馆伴使[guǎn bàn shǐ] ,释义:古代奉命陪同外族宾客的使臣。宋 赵昇《朝野类要·故事》:“蕃使入国门,则差馆伴使副,同在驛,趋朝,见辞,游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辛亥,改命 徽猷阁 直学士 王伦 充馆伴使。”
公使钱[gōng shǐ qián] ,释义:宋 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 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諫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宋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 以公使钱贷部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使不的[shǐ bù de] ,释义:1.亦作“使不得”。犹言无须;不可以。常用为劝阻之词。","2.谓不能使用。如:这个开关已经坏了,使不得了。
度支使[dù zhī shǐ] ,释义:官名。职掌财政收支。
神上使[shén shàng shǐ] ,释义:东汉 黄巾军领袖 张曼成 起兵时的称号。
花鸟使[huā niǎo shǐ] ,释义:1.唐 代专为皇帝挑选妃嫔宫女的使者。唐 元稹《上阳白发人》诗:“天宝 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玄宗 开元十年,召入翰林……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 因奏《美人赋》以讽。”","2.指专为陪侍皇帝饮宴的妃嫔。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天宝 中,天下无事,选六宫风流艷态者,名花鸟使,主饮宴。”
献纳使[xiàn nà shǐ] ,释义:唐 时匦院主持人,专管臣民书奏之官。原称匦使。
凤凰使[fèng huáng shǐ] ,释义:使臣的美称。
竹使符[zhú shǐ fú] ,释义:1.汉 时竹制的信符。右留京师,左与郡国。凡发兵用铜虎符,其馀征调用竹使符。《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长五寸,鐫刻篆书,第一至第五。”亦省称“竹使”。《后汉书·杜诗传》:“旧制发兵,皆以处符,其餘徵调,竹使而已。”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郑康成《周礼》注云:‘今日徵郡守以竹使符。’”","2.泛指地方官吏的印符。南朝 梁元帝《侍中新渝侯墓志铭》:“三分竹使,再徙建旟。”唐 房孺复《酬窦大闲居见寄》诗:“名惭竹使宦情少,路隔 桃源 归思迷。”宋 苏轼《送翟安常赴阙兼寄子由》诗:“中山 保塞 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3.借指州郡长官。唐 张九龄《登荆州城楼》诗:“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使旗鼓[shǐ qí gǔ] ,释义:谓做出比试枪棒的架式。
小使者[xiǎo shǐ zhě] ,释义:古代 高丽 官职名。
锦城使[jǐn chéng shǐ] ,释义:入 蜀 的使者。语本 晋 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李郃》:“﹝ 李郃 ﹞为郡候吏。
公使团[gōng shǐ tuán] ,释义:各国在驻在国公使所组织的团体。
寻源使[xún yuán shǐ] ,释义:汉武帝 派遣 张骞 等出使西域,寻 黄河 源头,后人称之为寻源使。事见《汉书·张骞传》。
雷大使[léi dà shǐ] ,释义:指 宋 代教坊艺人 雷中庆。
大使者[dà shǐ zhě] ,释义:古代 高丽 职官名。
城砖使[chéng zhuān shǐ] ,释义:古代官名,见南宋淳祐年间虔州城墙砖上有该官名印记:淳祐乙巳年城砖使。
使宅鱼[shǐ zhái yú] ,释义:五代 时,钱镠 据有 两浙 等地,征敛繁苛,西湖 渔者每日须纳鱼数斤,因 镠 曾任 杭州防御使,镇海、镇东 军节度使等职,故称所纳之鱼为“使宅鱼”。
追风使[zhuī fēng shǐ] ,释义:1.五加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五加》。","2.江豚的别名。
润文使[rùn wén shǐ] ,释义:即润文官。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二:“国朝故事,诞圣节前两月,译经院开堂,宰相领润文使、参知政事一员同润文。”亦省作“润文”。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天禧 中,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天圣 三年……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参见“润文官”。
使见识[shǐ jiàn shí] ,释义:用计谋,使手段。常见于古代戏曲和白话小说。
劝农使[quàn nóng shǐ] ,释义:官名。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年年来激西江水。”
采访使[cǎi fǎng shǐ] ,释义:1.官名。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唐 韩愈《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採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2.官名。唐 初于各道设按察使,开元 时改设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肃宗 以后改为观察处置使。宋 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唐 世於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
卤簿使[lǔ bù shǐ] ,释义:掌管卤簿的官。《新五代史·唐愍帝纪》:“兵部尚书 李鏻 为卤簿使。”《文献通考·王礼十二》:“宋太祖 皇帝 建隆 四年,将郊祀,大礼使 范质 与卤簿使 张昭、仪仗使 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
清道使[qīng dào shǐ] ,释义:古代帝王出巡时的侍从官。
飞鸟使[fēi niǎo shǐ] ,释义:吐蕃 称骑马传递消息或传送公文的人。
当枪使[dāng qiāng shǐ] ,释义:被人利用,作为打击别人的工具。
雷大使[léi dà shǐ] ,释义:指 宋 代教坊艺人 雷中庆。
三天使[sān tiān shǐ] ,释义:佛教谓老、病、死三苦为 阎摩王 的三使者。按,阎摩王为管理地狱之王。
小使者[xiǎo shǐ zhě] ,释义:古代 高丽 官职名。
采访使[cǎi fǎng shǐ] ,释义:1.官名。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唐 韩愈《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採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2.官名。唐 初于各道设按察使,开元 时改设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肃宗 以后改为观察处置使。宋 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唐 世於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
御营使[yù yíng shǐ] ,释义:官名。五代 时为皇帝出巡而设,掌行营守卫。至 南宋 初,为特要之职,以宰相兼领,总摄军政,后罢。《新五代史·晋高祖纪》:“天成 二年十月,从幸 汴州,为御营使。”《宋史·职官志二》:“建炎 元年,置御营司,以宰相为之使,仍以执政官兼副使……初以总齐行在军中之政……四年,詔自今宰相兼知枢密院事,罢御营使。”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炎 初,按 景德 幸 澶州 故事,置御营使,以丞相领之,执政则为副使。”
回图使[huí tú shǐ] ,释义:1.五代 和 北宋 时 契丹 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事宜的官。《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初,河阳 牙将 乔荣 从 赵延寿 入 契丹,契丹 以为回图使。”胡三省 注:“凡外国与中国贸易者,置回图务,犹今之回易场。”","2.五代 和 北宋 时 契丹 设置的掌管同中原地区进行贸易的官员。《旧五代史·晋书·景延广传》:“延广 乃奏令 契丹 迴图使 乔荣 告戎王。”参见“回图使”。
制置使[zhì zhì shǐ] ,释义:官名。唐 大中 五年设置,经划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 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 作战,设置渐多,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称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辖治数路军务,类似 明 清 的总督。《宋史·宁宗纪三》:“成都府路 安抚使 董居谊 为 四川 制置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
酒坊使[jiǔ fāng shǐ] ,释义:唐 宋 时酒官名。
骢马使[cōng mǎ shǐ] ,释义:《后汉书·桓典传》:“﹝ 桓典 ﹞辟司徒 袁隗 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典 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驄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驄马御史。’……在御史七年不调,后出为郎。”后以“驄马使”指御史。唐 张南史《送李侍御入茅山采药》诗:“聊听驄马使,却就紫阳仙。”明 何景明《九日同陈侍御凤谷登宴》诗:“柏臺驄马使,兰谷凤仙家。”《红楼梦》第一○五回回目:“锦衣军查抄 寧国府,驄马使弹劾 平安州。”
小使车[xiǎo shǐ chē] ,释义:古代轻车的一种。
公使团[gōng shǐ tuán] ,释义:各国在驻在国公使所组织的团体。
锦车使[jǐn chē shǐ] ,释义:指使者。语本《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冯夫人 锦车持节,詔 乌就屠 诣 长罗侯 赤谷城,立 元贵靡 为大昆弥,乌就屠 为小昆弥,皆赐印綬。”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锦车,以锦衣车也。”唐 虞世南《拟饮马长城窟》诗:“前逢锦车使,都护在 楼兰。”
使持节[shǐ chí jié] ,释义: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周书·王思政传》:“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 南大行臺、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思政 竝让不受。”《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兗州 牧、荆州 刺史。”
凤凰使[fèng huáng shǐ] ,释义:使臣的美称。
小使臣[xiǎo shǐ chén] ,释义:宋 代宫廷下级内侍官员的统称,常充当内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监门官等职。
五瘟使[wǔ wēn shǐ] ,释义:亦称“五瘟神”。迷信传说中主管人间疫病之神。
单车使[dān chē shǐ] ,释义:古者出使或乘车。单车,形容车仗、随从少,力量单薄。旧题 汉 李陵《答苏武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宋 范成大《李郎中挽词》之二:“忆昔单车使,惟君勇辅行。”
狂副使[kuáng fù shǐ] ,释义:宋 苏轼 元丰 年间贬为 黄州 团练副使,因自号“狂副使”。宋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苏东坡 在 黄州,自号 狂副使,其词云:‘更问罇前 狂副使。’”
祈请使[qí qǐng shǐ] ,释义:南宋向元朝政权求和的专使。
使君滩[shǐ jūn tān] ,释义:1.滩名。在今四川省万县东。","2.滩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县西大江中。
掠剩使[lüè shèng shǐ] ,释义:古人迷信,谓人之收入皆有前定,过此将被阴司所掠。阴司主其事者为“掠剩使”,亦称“掠剩鬼”。《类说》卷十一引 唐 牛僧孺《幽怪录·陇右山川掠剩使》:“韦元方 外兄 裴璞 卒,元方 见武吏跃马而来,乃 璞 也。曰:‘吾为 陇右山川掠剩使。生人一饮一啄,无非前定,况财宝阴司所籍,其获有限,过数则阴吏状使乃掠之。’”《类说》卷十二引 唐 吕道生《定命录·扬州掠剩鬼》:“广陵 寺僧 珉楚 与贾客 章棋 亲熟,章 死数月,楚 忽遇於市。曰:‘吾以小罪配为 扬州 掠剩鬼。凡市入买贩利息,皆有常数,过之得掠。人间如吾辈甚多。’”
使持节[shǐ chí jié] ,释义:魏 晋 南北朝 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 隋 唐 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 永徽 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周书·王思政传》:“太祖 乃以所授 景 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 南大行臺、河 南诸军事,回授 思政。思政 竝让不受。”《资治通鉴·晋穆帝升平四年》:“太宰 恪 以 吴王 垂 为使持节,征南将军、都督 河 南诸军事、兗州 牧、荆州 刺史。”
朝集使[cháo jí shǐ] ,释义:汉 代,各郡每年遣使进京报告郡政及财经情况,称为上计吏。后世袭 汉 制,改称朝集使。《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 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 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卿等宜师范之。’”胡三省 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参阅 宋 王应麟《汉志考》。
寻源使[xún yuán shǐ] ,释义:汉武帝 派遣 张骞 等出使西域,寻 黄河 源头,后人称之为寻源使。事见《汉书·张骞传》。
营田使[yíng tián shǐ] ,释义:官名,掌管屯田诸事宜,唐玄宗 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新唐书·宋庆礼传》:“以习识边事,拜 河东、河北营田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东、西路 招置营田,以 陈恕 等为营田使。”参阅《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续事始·营田使》。
巡察使[xún chá shǐ] ,释义:官名。唐前期中央派遣的巡察地方水旱灾害的官职,多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之,考察官吏,巡视灾情。
军容使[jūn róng shǐ] ,释义:官名。观军容使的省称。
使用者[shǐ yòng zhě] ,释义:在行使、享受或享有某种精神或物质文明成果的群体、组织或个人。
制置使[zhì zhì shǐ] ,释义:官名。唐 大中 五年设置,经划边防军务,控制地方秩序。宋 初不常置。南渡后,因与 金 作战,设置渐多,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称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辖治数路军务,类似 明 清 的总督。《宋史·宁宗纪三》:“成都府路 安抚使 董居谊 为 四川 制置使。”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
巡察使[xún chá shǐ] ,释义:官名。唐前期中央派遣的巡察地方水旱灾害的官职,多以五品以上官员充之,考察官吏,巡视灾情。
营田使[yíng tián shǐ] ,释义:官名,掌管屯田诸事宜,唐玄宗 时始置,后多由节度使兼领。《新唐书·宋庆礼传》:“以习识边事,拜 河东、河北营田使。”《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二月,壬子朔,命 河北东、西路 招置营田,以 陈恕 等为营田使。”参阅《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续事始·营田使》。
合门使[hé mén shǐ] ,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转运使[zhuǎn yùn shǐ] ,释义:转运使,官名。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
公使钱[gōng shǐ qián] ,释义:宋 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 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諫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宋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 以公使钱贷部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朝集使[cháo jí shǐ] ,释义:汉 代,各郡每年遣使进京报告郡政及财经情况,称为上计吏。后世袭 汉 制,改称朝集使。《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 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 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卿等宜师范之。’”胡三省 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参阅 宋 王应麟《汉志考》。
驱使力[qū shǐ lì] ,释义:指存在于人体内驱使人们产生行动的内在刺激力。
行使证[xíng shǐ zhèng] ,释义:准予机动车在我国境内道路上行驶的法定证件。
二使星[èr shǐ xīng] ,释义:《后汉书·李郃传》:“和帝 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採风謡。使者二人当到 益 部,投 郃 候舍。时夏夕露坐,郃 因仰观,问曰:‘二君发京师时,寧知朝廷遣二使邪?’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
千斤使[qiān jīn shǐ] ,释义:军中隐语,代称盔甲。
劝农使[quàn nóng shǐ] ,释义:官名。汉 承 秦 制,置大农丞十三人,各领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后 唐 宋 均置劝农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劝农》:“汉 承 秦,置大农丞十三人,人部一州,以劝农桑力田者,此劝农官之始也。唐 中 睿 之世,州郡牧守皆以劝农名其官。《宋朝会要》曰:至道 二年七月,直史馆 陈靖 言天下多旷土流民,请置使招集,八月以 靖 为劝农使……至 景德 三年二月詔诸路转运、开封 知府、诸知州少卿监以上并兼劝农使,其餘知州军通判并兼判农事,令自今除授依此。”宋 范成大《离堆行》:“我昔官称劝晨使,年年来激西江水。”
理匦使[lǐ guǐ shǐ] ,释义:唐 代于 垂拱 二年(一说 垂拱元年)始于庙堂置匦(意见箱),收纳臣下意见书,以申天下之冤滞,达万人之情状。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书舍人等人为理匦使,负责处理其事。《新唐书·百官志二》:“﹝ 武后 垂拱 二年﹞以諫议大夫、补闕、拾遗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为理匭使…… 宝应 元年,命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给事中、中书舍人为理匭使。建中 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匭使,諫议大夫一人为知匭使。”参见“匭院”。
使鬼钱[shǐ guǐ qián] ,释义:《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三国 魏 杜恕《体论》:“可以使鬼者,钱也。”《晋书·隐逸传·鲁褒》:“谚曰:‘钱无耳,可使鬼。’”本言钱能驱使鬼神,营私枉法,无往不可。后因蔑称钱财为“使鬼钱”。宋 黄庭坚《次韵胡彦明同年羁旅京师寄李子飞》:“原无马上封侯骨,安用人间使鬼钱。”宋 王千秋《减字木兰花》词:“待早归田,欲买田无使鬼钱。”
合门使[hé mén shǐ] ,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国信使[guó xìn shǐ] ,释义:宋 元 时的国家使臣。
使促狭[shǐ cù xiá] ,释义:亦作“使促掐”。玩弄阴险手段。
三天使[sān tiān shǐ] ,释义:佛教谓老、病、死三苦为 阎摩王 的三使者。按,阎摩王为管理地狱之王。
两税使[liǎng shuì shǐ] ,释义:唐 代掌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使兼任。
清江使[qīng jiāng shǐ] ,释义:《庄子·外物》:“宋元君 夜半而梦人被髮闚阿门,曰:‘予自 宰路 之渊,予为 清江 使 河伯 之所,渔者 余且 得予。’元君 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后以“清江使”指龟。
祈请使[qí qǐng shǐ] ,释义:南宋向元朝政权求和的专使。
使命感[shǐ mìng gǎn] ,释义:即一个人对自我天生属性的寻找与实现。
巡閲使[xún yuè shǐ] ,释义:1.官名。北洋军阀政府对拥有两省以上的军阀给予巡阅使官衔。石三友《金陵野史·朱状元巷与英威街》:“原来北洋军阀 苏 浙 皖 巡阅使、江苏 督军 李纯,被当时北洋政府封为英威将军。”","2.泛指位高权重之官。巴人《莽秀才造反记》尾声:“他已经封做了神,玉皇大帝 封他的,他是五路巡阅使了。”
度支使[dù zhī shǐ] ,释义:官名。职掌财政收支。
六宅使[liù zhái shǐ] ,释义:唐 宋 时皇帝诸子年长后分院居住,并置十宅、六宅使负责管理诸宅院事务。后只称六宅使。宋 高承《事物纪原·横行武列·六宅》:“《宋朝会要》曰:唐 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云六宅。宋朝 因之。”《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高绍基 屡奏杂虏犯边,冀得承袭,帝遣六宅使 张仁谦 诣 延州 巡检,绍基 不能匿,始发父丧。”胡三省 注:“《职官分纪》曰:唐 置十宅、六宅使,以诸王所属为名,或总云十六宅,后止曰六宅。”
閤门使[hé mén shǐ] ,释义:官名。唐 末、五代 有閤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五代 以来,多以处武臣。宋 置东、西上閤门使各三人,副使各二人,多以处外戚勋贵。绍兴 五年,诏右武大夫以上并称知閤门事,官未至者称同知閤门事,在知閤门之下。参阅《宋史·职官志六》、《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接伴使[jiē bàn shǐ] ,释义:接待外国使臣的官员。
排阵使[pái zhèn shǐ] ,释义:五代和宋军事职官名称。
花鸟使[huā niǎo shǐ] ,释义:1.唐 代专为皇帝挑选妃嫔宫女的使者。唐 元稹《上阳白发人》诗:“天宝 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新唐书·文艺传中·吕向》:“玄宗 开元十年,召入翰林……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向 因奏《美人赋》以讽。”","2.指专为陪侍皇帝饮宴的妃嫔。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天宝 中,天下无事,选六宫风流艷态者,名花鸟使,主饮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