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两字词语有哪些

本篇两字词语要给大家提供的是鼎的两字词语有哪些,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鼎的两字词语有哪些,部分成语有拼音和释义,鼎的两字词语有哪些都摘录于中华词典,希望这些鼎的两字词语有哪些能够帮助到您。

鼎餗[dǐng sù] ,释义:指鼎中食品。后常借指政事。

分鼎[fēn dǐng] ,释义:谓三分天下而雄据一方。唐 沉佺期《铜雀台》诗:“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宋 王千秋《贺新郎·石城吊古》词:“欲问 紫髯 分鼎事,只有荒祠烟树。”《三国演义》第一回:“后人有诗赞 玄德 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参见“三分鼎足”、“鼎立”。

沸鼎[fèi dǐng] ,释义:开水锅,等于说汤镬,比喻险绝境地。

讯鼎[xùn dǐng] ,释义:犹问鼎。

卫鼎[wèi dǐng] ,释义:春秋 时 卫国 记载 孔悝 祖先功德的鼎。铭文见《礼记·祭统》。

璜鼎[huáng dǐng] ,释义:古鼎名。旧题 南朝 梁 虞荔《鼎录》:“太公 於 渭水 得玉璜,铸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方鼎
鼎胡
鼎列
鼎卦
郜鼎
调鼎
盘鼎
鼎级
台鼎
鼎位
鼎鬲
鼎折
鼎争
观鼎
汉鼎
金鼎
鼎馈
鼎轴
鼎辅
鼎跃
鼎器
曶鼎
舐鼎
鼎炉
槐鼎
鼎纶
试鼎
神鼎
鼎耳
鼎分
司鼎
鼎祚
剌鼎
鹄鼎
鼎荐
汾鼎
三鼎
鼎镬
鼎烹
鼎象
鼎甲
鼎台
卜鼎
鼋鼎
龟鼎
陪鼎
璇鼎
帷鼎
汤鼎
夏鼎
鼎命
铛鼎
鼎彝
负鼎
茵鼎
鼎雉
刑鼎
燃鼎
鼎定
炉鼎
鼎覆
迁鼎
谗鼎
喜鼎
鼎槐
鼎司
鼎气
鼎肉
鼎釜
鼎赐
鏏鼎
鼎社
鼎族
享鼎
鼎铉
鼎建
鼎锅
鼎铏
鼎右
拿鼎
鼎官
丹鼎
商鼎
执鼎
鼎科
鼎彜
鼎兴
奠鼎
鼎运
鼎湖
宝鼎
鼎来
鼎趾
轩鼎
鼎路
沙鼎
鼎吕
鼎养
鼎成
鼎国

瓦鼎[wǎ dǐng] ,释义:陶制有耳有足的炊器。

鼎玉[dǐng yù] ,释义:鼎与玉玺。皆传国之宝。多借指帝业或政权。

铸鼎[zhù dǐng] ,释义:1.见“铸鼎象物”。","2.指 黄帝 铸鼎乘龙的传说。《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唐 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铜井炎炉歊九天,赫如铸鼎 荆山 前。”明 张居正《泰陵春祀》诗:“当年闻铸鼎,此日想遗弓。”亦用为帝王死去之典。唐 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诗:“天地方开泰,铸鼎成继述。”

鸿鼎[hóng dǐng] ,释义:大鼎。

鼎助[dǐng zhù] ,释义:敬辞,鼎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此事还望先生~。

鼎俎[dǐng zǔ] ,释义: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2.泛称割烹的用具。","3.割烹。

铅鼎[qiān dǐng] ,释义:炼丹炉。铅为道家炼丹的主要原料,故名。亦借指道家修炼之事。

鼎盛[dǐng shèng] ,释义:正当兴盛或强壮的时候。《汉书 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

鼎出[dǐng chū] ,释义:谓相继成名于世。元 刘祁《归潜志》卷八:“赵闲闲 晚年,诗多法 唐 人 李 杜 诸公,然未尝语於人。已而 麻知几、李长源、元裕之 辈鼎出,故后进作诗者争以 唐 人为法。”

问鼎[wèn dǐng] ,释义:1.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

鼎亨[dǐng hēng] ,释义:见“鼎烹”。

延鼎[yán dǐng] ,释义:倒覆的鼎。

鑫鼎[xīn dǐng] ,释义:鑫代表金钱。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利的象征,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延伸意。

破鼎[pò dǐng] ,释义:国家政权的象征。

窥鼎[kuī dǐng] ,释义:犹问鼎。谓阴谋篡国。

鼎食[dǐng shí] ,释义:把鼎排列起来吃饭。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窃鼎[qiè dǐng] ,释义:谓窃位。古代以鼎为立国重器,因喻王位、帝业。

鼎贵[dǐng guì] ,释义:1.正当显贵。","2.显赫尊贵之人。

鼎图[dǐng tú] ,释义:《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后遂以“鼎图”指国家的重要器物。

鼎言[dǐng yán] ,释义:有份量的言论。常用于请人说话帮助的敬词。

鼎札[dǐng zhá] ,释义:犹大札。旧时书信中敬称人的来信。

鼎伏[dǐng fú] ,释义:鼎隐没不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周显王 四十二年,九鼎沦没 泗 渊。秦始皇 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 自以德合 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

鼎业[dǐng yè] ,释义:帝王之大业。

和鼎[hé dǐng] ,释义:1.谓调味。古以盐、梅调味,因以“和鼎”指盐、梅。

鼎鬯[dǐng chàng] ,释义:古代祭祀时的用物,故亦借指祭祀。

鼎治[dǐng zhì] ,释义:大治。唐 刘禹锡《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物力日完,人风自移。涉月报政,踰年鼎治。”

龙鼎[lóng dǐng] ,释义:1.以龙为饰之鼎。南朝 梁 刘潜《谢鄱阳王赐钵启》:“珍穷货贡,製极范金,用贵宝樽,文包龙鼎。”唐 王维《为画人谢赐表》:“髮衝鶡冠,力举龙鼎。”赵殿成 笺注:“张载《榷论》:‘孱夫与 乌获 讼力,非龙文赤鼎无以明之。’”清 方文《偕周兼三潘江如游焦山》诗:“龙鼎自 周 年更远,隺铭疑 晋 字何工。”","2.《史记·封禅书》:“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后因以“龙鼎”为帝王崩殂之典。《旧唐书·穆宗纪论》:“元和 之政,几致昇平。鴟梟方革於好音,龙鼎俄伤於短祚。”清 丘逢甲《将之南洋留别亲友》诗之五:“虚无龙鼎讹 黄帝,郑重麟书拜素王。”

铭鼎[míng dǐng] ,释义:在钟鼎等器物上刻铸文辞。引申为建功立业,以传后世。

下鼎[xià dǐng] ,释义:同“下碇”。

鼎臑[dǐng nào] ,释义:指鼎中煮熟的菜肴。

鼎铭[dǐng míng] ,释义:鼎上铸刻的铭文。《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唐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上将盈边鄙,元勋溢鼎铭。”明 张凤翼《灌园记·王蠋论谏》:“要知满损欢欹器,欲识盈亏诵鼎铭。”

贋鼎[yàn dǐng] ,释义:《韩非子·说林下》:“齐 伐 鲁,索谗鼎,鲁 以其鴈往,齐 人曰:‘鴈也。’鲁 人曰:‘真也。’”后因以“贋鼎”指仿造或伪托之物。明 袁中道《<袁中郎先生全集>序》:“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贋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你那里是甚么金石家,竟是一个製造贋鼎的工匠!”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英 官以 粤 吏越境诱捕国事犯,加以谋杀,且又属贋鼎,大碍 香港 治安,向 粤 吏严重交涉。”

定鼎[dìng dǐng] ,释义:古代帝王定都称定鼎。引申为建立王朝。《左传 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rǔ)。” 南朝宋颜延之《三 月三日曲水诗序》:“高祖(刘裕)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

鼎锯[dǐng jù] ,释义:见“鼎鑊刀锯”。

爨鼎[cuàn dǐng] ,释义:犹沸鼎。

列鼎[liè dǐng] ,释义:摆出丰盛的饮食:~而食。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

赴鼎[fù dǐng] ,释义:谓跳入汤镬而死。

梁鼎[liáng dǐng] ,释义:谓 南朝 梁 江山。鼎,三代以九鼎为传国之宝,因以象征国家。

鼎革[dǐng gé] ,释义:鼎新革故(采取新的,去掉旧的)。旧多指改朝换代。

扛鼎[gāng dǐng] ,释义:1.举鼎。","2.比喻攘夺国家政权。","3.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4.《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餘,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

鼎足[dǐng zú] ,释义:鼎有三条腿,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史记淮阴侯列传》:“参(通“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毚鼎[chán dǐng] ,释义:鼎名。即 春秋 时 鲁国 所铸谗鼎。

康鼎[kāng dǐng] ,释义:西周中期。

鼎能[dǐng néng] ,释义:最有才能。

鼎邑[dǐng yì] ,释义:《左传·桓公二年》:“武王 克 商,迁九鼎于 雒邑。”后遂以“鼎邑”指 洛阳。唐 杨炯《途中》诗:“悠悠辞 鼎邑,去去指 金墉。”唐 王勃《乾元殿颂》:“晷纬齐明,临 鼎邑 而重威灵。”

鼎饪[dǐng rèn] ,释义:相传 商 傅说 以调鼎烹饪之事向 武丁 喻说治国之理。后遂以“鼎飪”喻治理国政或治国的大臣。唐 康骈《剧谈录·刘相国宅》:“虽謫居累年,再昇鼎飪,姦邪之口不能掩其善。”《旧唐书·贾耽传赞》:“元靖 訏謨,真谓纯儒,手调鼎飪,心运地图。”宋 叶适《寄李季章参政》诗:“已著鼎飪利,不共水火争。”

九鼎[jiǔ dǐng] ,释义:1.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

盛鼎[shèng dǐng] ,释义:正当兴盛或强壮。

鼎门[dǐng mén] ,释义:1.城门名。旧 洛阳 城东南有 鼎门。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穀水》:“郟,山名,鄏,地邑也。十年定鼎为王之东都,谓之新邑,是为王城。其城东南,名曰 鼎门,盖九鼎所从入也。”唐 刘禹锡《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蔼蔼 鼎门 外,澄澄 洛水 湾。”唐 李贺《许公子郑姬歌》:“桂开客花名 郑袖,入 洛 闻香 鼎门 口。”","2.城门名。旧 丹阳 郡门。《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驱车 鼎门 外,思见 昭丘 阳。”张铣 注:“鼎门,丹阳 郡门也。”","3.名门贵族。唐 王勃《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公鼎门疏照,穴岫翔辉。”

鼎昌[dǐng chāng] ,释义:盛大;昌盛。

鼎味[dǐng wèi] ,释义:1.鼎中美食。","2.相传商武丁问傅说如何治理国家,傅以如何调鼎中之味对。后以“鼎味”指国政。

鼎娥[dǐng é] ,释义:管烹调的女子。唐 沉亚之《梦游仙赋》:“鼎娥司味和苦酸,羸吹既调戞湘弦。”明 王志坚《表异录·饮食》:“文昌 有老婢名 膳祖,四十年閲百婢,仅九婢可嗣法,沉亚之 谓之鼎娥,王续 谓之灶妾。”

鼎臣[dǐng chén] ,释义:重臣;大臣。

鼎鼐[dǐng nài] ,释义:1.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鼎濙[dǐng yíng] ,释义:清澈。

彝鼎[yí dǐng] ,释义: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

鼎角[dǐng jiǎo] ,释义:相术谓额上有日角、月角和伏犀三骨,隆起者为三公贵相。

禹鼎[yǔ dǐng] ,释义: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清 赵翼《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清 何世麟《感赋》诗:“越 裳依旧防 倭 寇,禹 鼎何时铸 汉 奸。”","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陈毅《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3.西周 晚期青铜器。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孔鼎[kǒng dǐng] ,释义:正考父 庙之鼎。正考父 系 孔子 先祖。《左传·昭公七年》:“及 正考父 佐 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杜预 注:“考父 庙之鼎。”唐 李商隐《韩碑》诗:“汤 盘 孔 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宋 欧阳修《集古录目序》:“汤 盘,孔 鼎,岐阳 之鼓,岱山、邹邑、会稽 之刻石……皆三代以来至宝,怪奇伟丽、工妙可喜之物。”

晋鼎[jìn dǐng] ,释义:鲁昭公 二十九年,晋国 大夫 赵鞅 和 荀寅 把前执政 范宣子 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清 陈梦雷《赠臬宪于公》诗:“臺衡需 晋 鼎,海宇佇回春。”

鼎席[dǐng xí] ,释义:指宰相之位。唐 苏颋《授薛稷中书侍郎制》:“俾迴践於纶闈,以增辉於鼎席。”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后数十年,李士美、何文縝 亦以廷魁至鼎席。”

饪鼎[rèn dǐng] ,释义:亦作“餁鼎”。烹饪的鼎。比喻朝廷大政。

鼎富[dǐng fù] ,释义:正当壮年。《新唐书·张濬传》:“陛下春秋鼎富,天资英特,内偪宦臣,外迫彊臣,故不能安。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

镵鼎[chán dǐng] ,释义:刻姓名于其上的鼎。为使流传长远。

鼎膳[dǐng shàn] ,释义:鼎中之食。

鼎鼎[dǐng dǐng] ,释义:盛大:~ 大名。

移鼎[yí dǐng] ,释义:yí dǐng ㄧˊ ㄉㄧㄥˇ 移鼎 迁移九鼎。比喻政权的改易。

鼎铛[dǐng chēng] ,释义:鼎和铛。泛指煮器。

鼎峙[dǐng zhì] ,释义:三方对立。鼎有三足,故名。《晋书 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 峙(zhì)。

鼎元[dǐng yuán] ,释义:科举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师弟相得》:“弱侯(焦循)与 宣城 沉少林 懋学 同乡榜,同计偕。途次梦骑牛头入京城,回顾则 焦 尾其后,因自负必得鼎元,而戏谓 焦 且迟吾十二年。”清 袁枚《新齐谐·秀民册》:“荆 生平以鼎元自负,首请鼎甲册,遍閲无名。”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本朝 陕西 人得鼎元,自公始。”

鼎真[dǐng zhēn] ,释义:顶真。诗文中的一种修辞格。后一句首字即用前一句末字。亦称联珠格。 明 方孝孺 《友筠轩赋》:“或焚香而啜茗,或联句而鼎真。”

议鼎[yì dǐng] ,释义:汉武帝 时 汾阴 出宝鼎,群臣上寿贺帝曰:“陛下得 周 鼎。”吾丘寿王 独曰非 周 鼎。

染鼎[rǎn dǐng] ,释义:染指于鼎。指尝味。

阴鼎[yīn dǐng] ,释义:1.编列次序为偶数的鼎。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禹 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