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岁的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几岁的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几岁的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几岁的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几岁的岁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能够帮助到您。

仍岁[réng suì] ,释义:连年,多年。《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宋 秦观《盗贼中》:“自古盗之所以兴,皆出於仍岁水旱,赋歛横出,徭役数发。”清 戴名世《诰封光禄大夫张公墓志铭》:“自辛酉以来,淮 徐 之间仍岁饥饉。”

岁竟[suì jìng] ,释义:年终。《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司马贞 索隐:“至岁终总弃不责也。”《汉书·丙吉传》:“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

终岁[zhōng suì] ,释义:全年;一年到头。

岁运[suì yùn] ,释义:1.太岁星的运转。汉 王充《论衡·明雩》:“范蠡、计然 曰:‘太岁在﹝于﹞水,毁;金,穰;木,飢;火,旱。’夫如是,水旱飢穰,有岁运也。”","2.谓一年的命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咱家命里,算来岁运亨通。”

得岁[de suì] ,释义:1.谓受到岁星的照临。古人以岁星为祥星,得岁者有福。《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越 得岁而 吴 伐之,必受其凶。”杜预 注:“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 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宋 岳珂《桯史·岁星之祥》:“绍兴 辛巳,逆 亮 渝盟,有上封者言吾方得岁,虏且送死。詔以问太史,考步如言。”","2.犹有年,丰收。北周 庾信《郑常墓志铭》:“西蚕得岁,东作逢秋,草烂狱户,星低市楼。”","3.谓收成。明 徐榜《济南纪政·方书》:“万历 甲午 东兖 大饥,济南 少得岁,当事者軫念,救荒之令无日不下,而指意殊,州邑有司,莫知所适从。”","4.谓增长年岁。宋 洪迈《容斋续笔·岁旦饮酒》:“《时镜新书》晋 董勛 云:‘正旦饮酒先从小者,何也?’勛 云:‘俗以小者得岁,故先酒贺之;老者失时,故后饮酒。’”

旧岁[jiù suì] ,释义:过去的一年;去年。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大人》:“旧岁客 云南,日暮失道,入大山中。”

岁年[suì nián] ,释义:1.年月;时光。唐 刘知几《史通·自叙》:“旅游 京 洛,颇积岁年。”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和策》:“臣观西戎蓄祸,积有岁年。”明 高启《松隐居为戴叔能赋》诗:“山中相依岁年久,羡君独结苍髯叟。”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且移无用之岁年为有用之岁年,移空费之脑力为实益之脑力。”","2.一年。指短时间。清 恽敬《与汤敦甫书》:“春间得復书,儒者之气盎然楮墨,及读其辞,益知先生之所养,非岁年所能至也。”

引岁[yǐn suì] ,释义:拖延岁时。

髫岁[tiáo suì] ,释义:幼年。《周书·柳霞传》:“霞 幼而爽迈,神彩嶷然,髫岁便有成人之量。”明 胡应麟《诗薮·国朝下》:“余髫岁从家君寓都下,裕卿 自 李临淮 处见余诗,輒击节矜赏。”

献岁[xiàn suì] ,释义:进入新的一年;岁首正月。《楚辞·招魂》:“献岁发春兮,汨吾南征。”王逸 注:“献,进;征,行也。言岁始来进,春气奋扬,万物皆感气而生。”《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献岁。”宋 司马光《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闲官逢献岁,拜揖亦纷然。”清 刘献廷《郴州元旦》诗之三:“新知指可屈,献岁亦劳劳。”

岁俸[suì fèng] ,释义:年薪。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大智又有岁赏焉,亦自千金至百万之千级以为岁俸,终其身而后止。”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史料·南北代表会议问答速记录》:“优给岁俸,数目由国会定之。”

岁荐[suì jiàn] ,释义:1.每年定时祭祀。《清史稿·礼志一》:“各省所祀,如社稷,先农,风雷,境内山川……以及为民御灾捍患者,悉颁於有司,春秋岁荐。”","2.每年荐举。宋 岳珂《桯史·李敬子》:“适郡有醼,敬子 预坐间,言及岁荐事,寮属咸起囁嚅,帅曰:‘郡有贤儒为师楷,詎可舍不荐,皇及其它。’”《儒林外史》第四回:“去岁宗师案临,幸叨岁荐。”

岁时[suì shí] ,释义:一年;四季;季节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优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岁日[suì rì] ,释义:元旦,新年第一天。唐 顾况 有《岁日作》诗。宋 梅尧臣 有《余之亲家有女子能点酥为诗并花果麟凤等物一皆妙绝其家持以为岁日辛盘之助》诗。

昔岁[xī suì] ,释义:去年;早年。《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今兹入 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昔岁文为理,羣公价尽增。”

永岁[yǒng suì] ,释义:1.长寿。清 周亮工《哭车亦仁今始成声》诗:“家贫期永岁,世乱重生还。”","2.太平天囯 天王 洪秀全 第三子以下诸子,臣下呼为“永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天囯官书·太平礼制(八年)》:“王世子臣下呼称‘幼主万岁’;第三子臣下呼称‘光王王三殿下永岁’……以下第六子至百子千子皆倣此类推。”

终岁[zhōng suì] ,释义:全年;一年到头。

初岁[chū suì] ,释义:指一年刚开始的时候。

前岁[qián suì] ,释义:1.前年。《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崇宪 昭太后 脩寧陵 地,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未暇营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旧典,以礼改创。’”按,路太后 卒于 泰始 二年。","2.去年。唐 韩愈《祭湘君夫人文》:“前岁之春,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按,韩愈 于 元和 十四年贬 潮州,十五年作此文。","3.前几年。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岁课[suì kè] ,释义:1.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2.一年的赋税。《宋史·真宗纪三》:“丁巳,定 江 淮 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於民,何顾岁入也。’”清 黄景仁《固关》诗:“关吏频年愁岁课,戍兵终日卧云光。”","3.一年的劳绩。唐 白居易《花前叹》诗:“岁课年功头髮知,从霜成雪君看取。”宋 林逋《湖山小隐》诗之二:“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来岁[lái suì] ,释义:来年。《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郑玄 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岁稼所宜。”晋 陶潜《酬刘柴桑》诗:“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中岁[zhōng suì] ,释义:1.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2.中年。南朝 齐 谢朓《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唐 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明 吴承恩《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清 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犯岁[fàn suì] ,释义:1.触犯岁星。谓其他行星与岁星(木星)同度。","2.触犯岁星。谓举兵进犯岁星所在之分野。《晋书·苻坚载记下》:“往年车骑灭 燕,亦犯岁而捷之。天道悠远,非汝所知也。”前燕 古为 幽州,属尾宿与箕宿之分野,前秦 灭 前燕 时,岁星正在尾、箕之次,故云。

岁运[suì yùn] ,释义:1.太岁星的运转。汉 王充《论衡·明雩》:“范蠡、计然 曰:‘太岁在﹝于﹞水,毁;金,穰;木,飢;火,旱。’夫如是,水旱飢穰,有岁运也。”","2.谓一年的命运。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咱家命里,算来岁运亨通。”

肇岁[zhào suì] ,释义:一年之始。旧指阴历正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肇岁。”

岁稔[suì rěn] ,释义:年成丰熟。唐 白居易《泛渭赋》序:“上乐时和岁稔,万物得其宜。”《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盖逢岁稔,共乐时康。”《宋史·食货志上三》:“﹝ 绍兴 ﹞十三年,荆湖 岁稔。米斗六七钱,乃就糴以宽 江、浙 之民。”

觐岁[jìn suì] ,释义:谓岁时朝觐。

岁功[suì gōng] ,释义:1.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南朝 宋 沉约《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明 宋濂《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2.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飢者矣。”唐 包佶《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金 元好问《杂著》诗之一:“田家岂不苦?岁功聊可观。”

岁破[suì pò] ,释义:一种迷信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汉 王充《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輒举家移。”汉 王充《论衡·难岁》:“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破》:“《广圣历》曰:‘岁破者,太岁所衡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明时总要》:‘岁破者,子年在午,顺行十二辰是也。’”

岁俭[suì jiǎn] ,释义:年成歉收。《后汉书·窦武传》:“是时 羌蛮 寇难,岁俭民饥。”《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南朝 梁 吴均《续齐谐记·石磨》:“﹝ 吴兴 梅溪山 ﹞其上復有盘石,正圆如车葢,恒转如磨,声若风雨。土人号为石磨。转驶则年丰,迟则岁俭。”《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三年》:“辽 以 上京 岁俭,復其民租税。”明 沉德符《野获编·邢部·遣使审恤之始》:“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

岁时[suì shí] ,释义:一年;四季;季节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优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岁纪[suì jì] ,释义:1.十二年。宋 曾巩《应举启》:“矧罹祸衅,屡抱忧哀。是以三遇文闈,一逾岁纪,足跡不游於塲屋,姓名不署於乡閭。”参见“岁星”。","2.指年代。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开闢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岁口[suì kou","suì kǒu] ,释义:suì kǒu的又音。义同“岁口suì kǒu”。

岁恶[suì è] ,释义:谓一年无收成。《汉书·食货志上》:“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汉书·卜式传》:“往年 西河 岁恶,率 齐 人入粟。”颜师古 注:“岁恶,犹凶岁也。《礼记》曰:‘岁凶,年穀不登。’”《新唐书·柳公绰传》:“遭岁恶,撙节用度,輟宴饮,衣食与士卒钧。”

岁试[suì shì] ,释义:岁考。清 陈确《上闵辰生先生书》:“但不欲造学具呈,谓岁试不到,将自除名。”《文明小史》第一回:“齐巧这年春天,正逢岁试,行文下去,各学教官传齐廪生,携带门斗,知会了文武童生,齐嚮府中进发。”参见“岁考”。

善岁[shàn suì] ,释义:丰年。《管子·小问》:“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

成岁[chéng suì] ,释义:1.成为一年。《书·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明 邵璨《香囊记·看策》:“真是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以致四时成岁,停毒之功存。”","2.丰年。《隋书·礼仪志一》:“但帝之为名,本主生育,成岁之功,实为显著。”明 李贽《兵食论》:“然蒐狩之礼不举,得无有伤吾之苗稼者乎?且何以祭田祖而告成岁也?”

岁朝[suì zhāo] ,释义:阴历正月初一。

大岁[dà suì] ,释义:太岁。

初岁[chū suì] ,释义:指一年刚开始的时候。

压岁[yā suì] ,释义:又称压祟,中国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重岁[zhòng suì] ,释义:次年。《管子·山国轨》:“重岁丰年,五穀登。”郭沫若 等集校:“重岁,谓次年也。”

岁祀[suì sì] ,释义:1.每年在一定的时间祭祀。《国语·楚语下》:“是以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时类、岁祀。”韦昭 注:“岁祀於坛墠。”汉 刘向《列女传·鲁之母师》:“腊日休作者,岁祀礼事毕。”唐 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兰蒸椒浆,岁祀罔缺。”","2.年;年代。《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异闻集·王度》:“虽岁祀悠远,图书寂寞,而高人所述,不可诬矣。”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序》:“臣伏念所臆授凡有十七事,岁祀乆,遗稿不传。”

岁满[suì mǎn] ,释义:任职期满。

淹岁[yān suì] ,释义:犹经年。《晋书·苻坚载记下》:“臣闻 季梁 在 随,楚 人惮之;宫奇 在 虞,晋 不闚兵。国有人焉故也。及谋之不用,而亡不淹岁。”宋 薛季宣《都场正月尽未见梅思雪中石门之游作》诗:“雪中山更好,淹岁定如何。”《明史·谭纶传》:“纶 练兵事,朝廷倚以办贼,遇警輒调,居官无淹岁。”

岁寒[suì hán] ,释义: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袁枚《祭妹文》

壮岁[zhuàng suì] ,释义:壮年。唐 白居易《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宋 陆游《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明 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清 顾炎武《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邓溥《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 扬子 知。”

宿岁[sù suì] ,释义:犹守岁。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岁孰[suì shú] ,释义:见“岁熟”。

履岁[lǚ suì] ,释义:指元旦。

岁阑[suì lán] ,释义:岁暮,一年将尽的时候。唐 司空图《有感》诗:“岁阑悲物我,同是冒霜萤。”唐 白居易《赠元稹》诗:“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岁物[suì wù] ,释义:指草木。因其一岁一荣枯,故谓。

报岁[bào suì] ,释义:每年收获后祭神,谓“报岁”。亦指收获时节。隋炀帝《敬灵龛疏》:“盛矣哉!是我大师证道之基趾也;至矣哉!是我良田之报岁也。”康有为《大同书》庚部第七章:“每一物品皆有调察讲习所,有学士多人聚而讲之,以报岁时发明布告之。”

无岁[wú suì] ,释义:谓荒年。《后汉书·郎顗传》:“﹝ 顗 ﹞并陈消灾之术曰……‘靁者号令,其德生养。号令殆废,当生而杀,则靁反作,其时无岁。’”李贤 注:“雷以冬鸣,则岁飢也。”唐 张说《送任御史江南发粮以赈河北百姓》诗:“河 朔 人无岁,荆 南义廪开。”

望岁[wàng suì] ,释义:1.盼望丰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杨伯峻 注:“岁谓丰收。”晋 潘岳《藉田赋》:“无储稸以虞灾,徒望岁以自必。”唐 褚亮《享先农乐章·舒和》诗:“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清 钱谦益《父宗翘先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加赠中宪大夫》:“然而本仁祖义,尔之底法既勤;而读书纘言,尔之望岁良苦矣。”胡蕴《杂诗》之十四:“万事多空惟望岁,无聊意绪入诗筒。”","2.满一岁。即周岁。晋 潘岳《皇女诔》:“迎时夙智,望岁能言。”

占岁[zhàn suì] ,释义:1.观察岁星(即木星)的运行以推算制历。《吕氏春秋·勿躬》:“羲和 作占日,尚仪 作占月,后益 作占岁。”","2.占卜一年的吉凶。《史记·天官书》:“夫自 汉 之为天数者,星则 唐都,气则 王朔,占岁则 魏鲜。”宋 王安石《寄杨德逢》:“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后食。”

兼岁[jiān suì] ,释义:谓不止一年。《晏子春秋·谏上二十》:“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唐 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况国无兼岁之储,家鲜匝时之蓄,一旬不雨,犹可深忧。忽加水旱,人何以济!”叶圣陶《城中·搭班子》:“有友人 陈君,任教三年,赋闲兼岁。”

岁夕[suì xī] ,释义:除夕。

岁收[suì shōu] ,释义:一年的收入。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小岁[xiǎo suì] ,释义: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汉 崔寔《四民月令》:“腊明日谓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八:“小岁则用之 汉 朝,元正则行之 晋 世,盖 汉 尝以十月为岁首也。”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腊月之次日为小岁。今俗以冬至夜为小岁。然 卢照邻《元旦》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 唐 春。’则元日亦可谓之小岁矣。亦犹冬至亦可谓之除夜也。”","2.少年时。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前所为《寄思玄子》者,小岁云为,文不能自足其意。”","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诱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星为魁,第五至第七星为杓。”

稚岁[zhì suì] ,释义:亦作“穉岁”。少年;童年;幼年。宋 杨万里《读渊明诗》诗:“渊明 非生面,穉岁识已早。”

来岁[lái suì] ,释义:来年。《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郑玄 注:“社祭土为取财焉,卜者问后岁稼所宜。”晋 陶潜《酬刘柴桑》诗:“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印卖状元赋》:“梦神授以《来岁状元赋》。”

岁气[suì qì] ,释义:一年的气候。《后汉书·郎顗传》:“靁当发声,发声则岁气和,王道兴也。”

改岁[gǎi suì] ,释义:由旧岁进入新年。《诗·豳风·七月》:“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陈奂 传疏:“改,更也。改岁,更一岁也。”宋 苏轼《与韩昭文书》:“某启:违远旌棨,忽已数月,改岁缅想台候胜常。”清 唐孙华《戊子元旦》诗:“改岁仍餘料峭寒,双扉合闭一泥丸。”

卜岁[bǔ suì] ,释义:在一年的开始占卜全年的吉凶。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六:“楚 俗,过元夕第三夜,多以更阑时微行听人语言,以卜一岁之通塞。”《宋史·乐志七》:“卜岁之初,我迎春祗。”

岁破[suì pò] ,释义:一种迷信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汉 王充《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輒举家移。”汉 王充《论衡·难岁》:“抵太岁名曰岁下,负太岁名曰岁破,故皆凶也。”清 允禄 等《协纪辨方书·义例一·岁破》:“《广圣历》曰:‘岁破者,太岁所衡之辰也。其地不可兴造、移徙、嫁娶、远行,犯者主损财物及害家长。惟战伐向之吉。’《明时总要》:‘岁破者,子年在午,顺行十二辰是也。’”

科岁[kē suì] ,释义:指科考和岁考。

连岁[lián suì] ,释义:

今岁[jīn suì] ,释义:指今年今岁是个丰收年。

迎岁[yíng suì] ,释义:1.古代迎接春天的祭礼。《淮南子·时则训》:“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岁于东郊。”高诱 注:“迎岁,逆春也。”参见“迎春”。","2.迎接新年。唐太宗《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诗:“送寒餘雪尽,迎岁早梅新。”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物下·人物十事》:“我养之菊,不但可以过冬至,并可以接迎岁之梅。”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仪徵岁时记》:“腌肉、鸡、鱼、鸭,曰年餚,煮以迎岁。”

岁钥[suì yuè] ,释义:犹岁月。钥,指候气用的葭管。

过岁[guò suì] ,释义:1.度日。宋 赵与时《宾退录》卷一:“太宗 尝谓宰相曰:‘流俗有言:人生如病瘩,于大寒大暑中过岁,寒暑迭变,不觉渐成衰老。’”","2.犹过年。《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更及一旬,当是除夕,君可於家专待,吾分禄米二石及银二锭,令人驰送於宅,以为过岁之资。”

近岁[jìn suì] ,释义:近年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恶岁[è suì] ,释义:饥荒的年头。

重岁[zhòng suì] ,释义:次年。《管子·山国轨》:“重岁丰年,五穀登。”郭沫若 等集校:“重岁,谓次年也。”

宜岁[yí suì] ,释义:指丰收年。唐 李翱《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田久不理,屮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餘田亩盈若干。”

岁晏[suì yàn] ,释义:1.一年将尽的时候。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明 刘基《秋日惨淡》:“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点鬢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2.指人的暮年。语本《楚辞·九歌·山鬼》:“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唐 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唐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诗:“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岁光[suì guāng] ,释义:岁月,光阴。

岁末[suì mò] ,释义:年末。

送岁[sòng suì] ,释义:谓辞别旧岁。宋 陈师道《湖上晚归寄诗友》诗之三:“残年憎送岁,病眼却逢春。”参见“送年”。

青岁[qīng suì] ,释义:1.青春。","2.春天。

岁序[suì xù] ,释义:年份更易的顺序:~更新。

晚岁[wǎn suì] ,释义:1.晚年。唐 杜甫《羌村》诗之二:“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宋 叶适《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清 沉钦圻《赠徐元叹》诗:“晚岁依空门,菴名落木归本根。”","2.岁暮。隋 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晚岁出 函关,方春度 京口。”","3.谓欠收。喻不得志。《文选·曹植<赠徐干>诗》:“良田无晚岁,膏泽多丰年。”李善 注:“无晚岁、多丰年,喻必荣也。”《北史·杨侃传》:“亲朋劝其出仕,侃 曰:‘苟有良田,何忧晚岁?但恨无才具耳。’”

岁猪[suì zhū] ,释义:岁暮供祭的猪。

丱岁[guàn suì] ,释义:幼年。唐 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丱岁腾芳,髫年超靄。”清 焦循《忆书》一:“因戏成塔,发自髫年;仁心救蚁,始於丱岁。”

别岁[bié suì] ,释义:旧时民俗,岁末相与宴饮辞旧,称为别岁。

岁仗[suì zhàng] ,释义:谓每年元旦朝会时所用的仪仗。唐 白居易《元和十二年诏停岁仗率尔成章》诗:“闻停岁仗軫皇情,应为 淮 西寇未平。”

大岁[dà suì] ,释义:太岁。

迩岁[ěr suì] ,释义:犹近年。宋 王十朋《周仲翔和诗赠以前韵》:“老来钟爱有三儿,邇岁从师得吾友。”

岁终[suì zhōng] ,释义:年底。一年快完的时候。《周礼·天官·冢宰》:“岁终则攷六乡之治,以詔废置。”孙诒让 正义:“岁终者谓夏正建丑之月。”《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宋书·百官志上》:“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向无事,渐近岁终。”

卒岁[zú suì] ,释义:度过一年:聊以~。

曩岁[nǎng suì] ,释义:往年。宋 张师正《括异志》卷二:“太常少卿 陈公 希亮,曩岁刺 宿州 厅事,后门常扃钥。”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溯曩岁盖簪之盛,既皆睽迸。”

岁旦[suì dàn] ,释义:一年的第一天。《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宋书·礼志一》:“旧时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於宫及百寺门,以禳恶气。”《新唐书·吕元膺传》:“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三国演义》第五五回:“今岁旦在邇,使 备 悒怏不已。”

多岁[duō suì] ,释义:丰年。《商君书·垦令》:“商不得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朱师辙 解诂:“多岁,丰年也。”

早岁[zǎo suì] ,释义:早年。

岁路[suì lù] ,释义:指年纪。南朝 梁 张充《与尚书令王俭书》:“丈人岁路未彊,学优而仕。”

乱岁[luàn suì] ,释义:荒乱的年头。汉 王充《论衡·非韩》:“天地不为乱岁去春,人君不以衰世屏德。”

残岁[cán suì] ,释义:1.馀年。唐 方干《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诗:“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共看衰老近,转觉宦名虚。”唐 唐彦谦《梅亭》诗:“髮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2.岁末。宋 杨万里《悯农》诗:“已分忍饥度残岁,不堪岁裡闰添长。”

章岁[zhāng suì] ,释义:古代历法名词。1回归年与12个朔望月时值不同,古人发现经过19次冬至,日月才相会于原点,即太阳周天19次,月球周天235次。因而将19年称为“章岁”,235月称为“章月”。又因十九年只有228个月,所以一个章岁中要置七个闰月。《周髀算经》卷下:“十九岁为一章。”甄鸾 述:“更以一千九百四十八除朔,积分得二百三十五,即章月也。章月与章中差七,即一章之闰。更置二百二十八以岁中十二除之,得十九,为章岁也。”宋 周密《齐东野语·历差失闰》:“盖历数起於冬至,卦气起於中孚。而十九年为之一章,一章必置七闰。必第七闰在冬至之前,必章岁至朔同日,此其纲领也。”

岁币[suì bì] ,释义: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就会丧失岁币。”","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明史·武宗纪》:“夏五月丙申,减 苏、杭 织造岁币。”

比岁[bǐ suì] ,释义:1.比年","2.比年

岁用[suì yòng] ,释义:一年的费用。《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但絶岁用,冀以默止讙耳。”《宋书·孝武帝纪》:“虽深詔有司,省游务实,而岁用兼积,年量虚广。”

竟岁[jìng suì] ,释义:终岁;整年。唐 孟郊《吊元鲁山》诗:“当宵无关锁,竟岁饶歌吟。”宋 沉遘《和江邻几送文丞相》:“竟岁长若此,何时能休哉?”

历岁[lì suì] ,释义:经过一年;超过一年。《战国策·赵策一》:“夫用百万之众,攻战踰年歷岁,未见一城也。”《后汉书·孔融传》:“日磾 随从,周旋歷岁。”唐 韩愈《欧阳生哀辞》:“不见 詹 久者,惟 詹 归 闽 中时为然;其他时与 詹 离,率不歷岁。”

宁岁[níng suì] ,释义:安宁的岁月。

末岁[mò suì] ,释义:1.岁末。三国 魏 阮籍《首阳山赋》:“在兹年之末岁兮,端旬首而重阴。”","2.晚年。唐 郑谷《哭建州李员外频》诗:“令终归故里,末岁道如初。”

义岁[yì suì] ,释义:风调雨顺的年岁。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通三》:“是故治世与义岁同数,乱世与恶岁同数。”

岁晏[suì yàn] ,释义:1.一年将尽的时候。唐 白居易《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明 刘基《秋日惨淡》:“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清 纳兰性德《采桑子》词:“点鬢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2.指人的暮年。语本《楚辞·九歌·山鬼》:“留灵脩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唐 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唐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诗:“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

撞岁[zhuàng suì] ,释义:见“撞太岁”。

正岁[zhèng suì] ,释义: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郑玄 注:“正岁,谓 夏 之正月,得四时之正。”孙诒让 正义:“全经凡言正岁者,并为 夏 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者为 周 正建子之月也。《尔雅·释天》云:‘夏 曰岁,商 曰祀,周 曰年’…… 王引之 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长,故谓之正岁。”南朝 梁 沉约《上建阙表》:“使观风而至,復闻正岁之典。”

强岁[qiáng suì] ,释义:犹壮年。清 龚炜《巢林笔谈·中秋无佳境》:“今夕是中秋节矣,病侵强岁,閒过清时,功名之士,所为短气。”

度岁[dù suì] ,释义:过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此时已是十二月天气,满生 自思囊无半文,空身家去,难以度岁。”鲁迅《书信集·致姚克》:“不知先生回家度岁否?”

岁占[suì zhàn] ,释义:占卜问年成。明 归子慕《城北初夏》诗:“田父説岁占,今兹定有年。”

华岁[huá suì] ,释义:指正月。

岁费[suì fèi] ,释义:一年的费用。《史记·平準书》:“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餘巨万。”宋 曾巩《议经费札子》:“天下岁入,皇祐、治平 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宋史·食货志下一》:“而 契丹 邀割地,復增岁遗至五十万,自是岁费弥有所加。”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各县对于中央政府之负担,当以每县之岁收百分之几为中央岁费。”

新岁[xīn suì] ,释义:犹新年。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前蜀 韦庄《岁除对王秀才作》诗:“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

短岁[duǎn suì] ,释义:短命,早死。

时岁[shí suì] ,释义:岁月。

毕岁[bì suì] ,释义:1.全年,一年。晋 张协《七命》:“乐以忘戚,游以卒时,穷夜为日,毕岁为期。”","2.度过晚年。晋 陶潜《感士不遇赋》:“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於朝市。”

宿岁[sù suì] ,释义:犹守岁。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岁暮,家家具肴蔌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岁事[suì shì] ,释义:1.一年中应做的事。《礼记·王制》:“成岁事,制国用。”孔颖达 疏:“‘成岁事’者,断定计要,一岁事成,乃制来岁之国用。”","2.多指一年的农事。《尚书大传》卷五:“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餘子皆入学。”郑玄 注:“祈乐当为新穀。”南朝 宋 颜延之《重释何衡阳书》:“薄从岁事,躬歛山田。”宋 苏辙《送龚鼎臣谏议移守青州》诗之二:“新丝出盎冬裘具,贡枣登场岁事休。”清 赵翼《恭纪》诗之二:“沧溟无警妖氛熄,绚甸咸登岁事丰。”","3.指诸侯每年秋天朝见天子的事。《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孔颖达 疏:“常以岁时行朝覲之事,来见君王。”《周礼·秋官·小行人》“令诸侯春入贡”孙诒让 正义引 清 林乔荫 曰:“岁事者,君亲行之。《大宗伯》‘朝覲宗遇会同’,以其或一岁一行,或数岁一行,故为岁事。”","4.每年祭祀的事。《仪礼·少牢馈食礼》:“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汉书·武帝纪》:“其令祠官修山川之祠,为岁事。”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为农祈也。於此造之,岁以为常,故曰为岁事。”","5.一年的时序。宋 梅尧臣《自感》诗之二:“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籜。”宋 苏辙《次韵王巩元日》:“春风娜娜还吹霰,岁事駸駸已发机。”

发岁[fā suì] ,释义:一年起始。《楚辞·九章·思美人》:“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晋 陶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发岁。”郭沫若《人做诗与诗做人》:“这样写来似乎便把消极的情趣削弱了,而含孕有一片新春发岁、希望葱茏之意。”

荒岁[huāng suì] ,释义:荒年。《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寧饥寒於 尧 舜 之荒岁兮,不饱暖於当今之丰年。”唐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唐 卢纶《早春归盩厔旧居却寄耿拾遗》诗:“可怜荒岁青山下,惟有松枝好寄君。”

除岁[chú suì] ,释义:岁除,除夕。

岁刑[suì xíng] ,释义:中国古代一类刑罚。

分岁[fēn suì] ,释义:旧俗农历除夕守岁至半夜,谓之分岁。谓新旧岁自此而分。

穷岁[qióng suì] ,释义:犹终年。一年到头。清 侯方域《宦官论》:“夫耳目所闻见,内侍之斥外臣者月常四五,而大璫之考核其属,穷岁不得一也。”

浃岁[jiā suì] ,释义:一年;经年。明 沉德符《野获编·释道·京师敕建寺》:“普陀、清凉、峨眉,凡占地四顷有餘,亦浹岁即成。”《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唐寅 ﹞与里狂生 张灵 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 规之,乃闭户浹岁。”清 侯方域《重学校》:“攀附夤缘,浹岁不絶。”

岁酒[suì jiǔ] ,释义:当年所酿之新酒。唐 李白《赠友人》诗之三:“岁酒上逐风,霜鬢两边白。”唐 熊孺登《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儿两岁》:“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宋 林逋《山中冬日》诗:“谁家岁酒熟,輒棹忆西村。”清 钱谦益《丁卯元日》诗:“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岁丰[suì fēng] ,释义:年谷丰收。汉 刘向《说苑·君道》:“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弔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南朝 宋 刘义康《岁饥平粜议》:“又缘 淮 岁丰,邑地沃壤,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唐 白居易《太平乐词》诗之一:“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芳岁[fāng suì] ,释义:1.指农历每年的首月。《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芳岁、华岁。”","2.芳春;盛年。南朝 宋 鲍照《绍古辞》之四:“芳岁犹自可,日夜望君归。”唐 李白《书情寄仲弟邠州长史昭》诗:“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宋 王安石《露坐》诗:“芳岁老易晚,良宵闲独多。”

岁熟[suì shú] ,释义:亦作“岁孰”。年成丰熟。《史记·货殖列传》:“夫岁孰取穀,予以丝添。”唐 韦应物《答僴奴重阳二甥》诗:“贫居烟火溼,岁熟梨枣繁。”《宋史·食货志上一》:“即同乡三老、里胥召集餘夫,分画旷土,劝令种蒔,候岁熟共取其利。”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八节:“起义的行动,起初只是夺些粮食度日,希望岁熟得归乡里。”

拜岁[bài suì] ,释义:拜年。鲁迅《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九》:“譬如要办 上海 居民所最爱看的‘大出丧’,本来算不得乌托邦的空想,但若脚色都回家拜岁去了,就必然底地出不出来。”

午岁[wǔ suì] ,释义:干支纪年法逢“午”之年。十二生肖午属马,即马年。《魏书·崔浩传》:“今兹害气在 扬州,不宜先举兵,一也;午岁自刑,先发者伤。”

岁候[suì hòu] ,释义:一年的时节。南朝 宋 颜延之《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唐 张仲素《反舌无声赋》:“配鸣鳩之拂羽,备岁候于三百六旬。”明 李东阳《游朝天宫慈恩寺》诗序:“而今岁候差晚,所至菊未花。”

后岁[hòu suì] ,释义:来年。《周礼·春官·肆师》“涖卜来岁之芟”汉 郑玄 注:“卜者问后岁宜芟不。”

岁收[suì shōu] ,释义:一年的收入。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

环岁[huán suì] ,释义:周岁,满一年。唐 元稹《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或未环岁,或未浹时,而五命自天。”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 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復忆饼师否?’”

岁物[suì wù] ,释义:指草木。因其一岁一荣枯,故谓。

岁币[suì bì] ,释义:1.旧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输纳的钱物。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上命御史中丞 贾昌 朝馆伴,不许割地而许增岁币。”清 黄遵宪《冯将军歌》:“何物岛夷横割地,更索黄金要岁币。”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唐 对 回纥 的援助如此重视,报酬如此优厚,回纥 如果再攻掠 唐 边境,就会丧失岁币。”","2.指地方每年向国家缴纳的钱物。《明史·武宗纪》:“夏五月丙申,减 苏、杭 织造岁币。”

岁荒[suì huāng] ,释义:岁凶,年成坏。《韩非子·六反》:“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汉 王莽《霸桥灾下书》:“今东方岁荒民飢,道路不通。”

岁华[suì huá] ,释义:1.时光,年华。南朝 梁 沉约《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后蜀 毛熙震《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宋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2.犹岁时。南朝 齐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唐 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宋 范成大《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岁时”。","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宋 王安石《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新岁[xīn suì] ,释义:犹新年。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郊因于新岁之初。”前蜀 韦庄《岁除对王秀才作》诗:“岂知新岁酒,犹作异乡身。”《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觉的残冬将尽,新岁又来。”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敬贺新禧》:“为辩解起见,只好说自信未曾偷懒于旧年,所以也无从振作于新岁而已。”

岁君[suì jūn] ,释义:即太岁之神。古人以为冲犯它是不吉利的。元 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一折:“莫不我成亲的时分,下车来衝着岁君。”明 高濂《玉簪记·耽思》:“争奈目下红鸞天喜星照命,又兼日犯岁君,灾殃必重,须得禳解方好。”《水浒传》第六一回:“但今年时犯岁君,正交恶限。”《西游记》第九回:“寅辰己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参见“太岁”。

农岁[nóng suì] ,释义:年成,收成。前蜀 韦庄《耒阳县浮山神庙》诗:“为霖自可成农岁,何用兴师远伐 邢。”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每月晦日,奏报在京杂粮米豆油麪之价……欲九重之上,览物价之多寡,即知农岁之丰歉。”

封岁[fēng suì] ,释义:犹辞岁。

旧岁[jiù suì] ,释义:过去的一年;去年。宋 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新年消暗雪,旧岁添丝缕。”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大人》:“旧岁客 云南,日暮失道,入大山中。”

稔岁[rěn suì] ,释义:犹稔年。丰年。唐 耿湋《东郊别业》诗:“晚雷期稔岁,重雾报晴天。”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六一居士上》:“盖蝗遗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麦得雪则资茂而成稔岁;此老农之语也。”

冲岁[chōng suì] ,释义:幼年。《明史·吴一鹏传》:“命下再四,尔等欺朕冲岁,党同执违,败父子之情,伤君臣之义。”

累岁[lěi suì] ,释义:历年;连年。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九州之土,以种五穀,累岁不絶。”《后汉书·方术传上·许扬》:“杨 因高下形势,起塘四百餘里,数年乃立,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新唐书·萧倣传》:“滑州 濒 河,累岁水坏西北防,倣 徙其流远去,树堤自固,人得以安。”清 昭槤《啸亭杂录·食鱼羹》:“金川 用兵时,累岁未得进。至乙未冬,始克 勒乌围。”

逾岁[yú suì] ,释义:1.超过一年。汉 王充《论衡·道虚》:“夫草木无欲,寿不逾岁。”唐 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序:“刘兄 自给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岁,职修人治。”宋 洪迈《容斋四笔·欧阳公辞官》:“今纔逾岁,又超转两资。”","2.过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乐饮逾月,忽飘然浮海去,逾岁而归。”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逾岁,择吉迎女归,夫妻相得甚欢。”清 薛福成《<寄龛文存>序》:“逾岁復来,趣之益力。”","3.犹超龄。清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五:“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於本届合例女子之后。”

晏岁[yàn suì] ,释义:1.晚岁;晚年。汉 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吾晏岁年暮,寿将尽矣。”宋 梅尧臣《依韵答李晋卿结交篇》:“平生相与亲,晏岁谁可决。”","2.谓岁暮。《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晏岁荒村因邂逅,芳樽小酌且留连。”清 金农《晏岁山舍夜卧》诗:“峪中气凄厉,晏岁百端结。”

岁序[suì xù] ,释义:年份更易的顺序:~更新。

岁寒[suì hán] ,释义: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袁枚《祭妹文》

阅岁[yuè suì] ,释义:1.经过一年。《新唐书·班宏传》:“参 亦以 宏 素贵,私谓曰:‘閲岁当归使於公。’宏 喜。”明 文徵明《送嘉定尹王君赴召叙》:“盖君自戊辰入官,抵今六七閲岁。”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元旦诗》:“是年,百穀 下世,再閲岁甲寅,而 文定 亦捐宾客矣。”","2.经历年岁。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仁宗 时,最先言立皇嗣者,明州 鄞县 尉,不记姓名。晁以道 尝为予言,閲岁久,又经此丧乱,若史家又復不载,可惜也。”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改火一周,便是阅岁一周,这可见古代有以‘钻燧改火’为历岁一周的记号的习惯了。”

岁赂[suì lù] ,释义:宋 代国家为安边求和每年对外的赠物。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六符 盖为虏画策增岁赂者,然其尊戴中国尚尔如此,则盟好中絶,诚可惜也!”

岁节[suì jié] ,释义:1.年节。《后汉书·张酺传》:“﹝ 酺 父﹞尝来候 酺,适会岁节,公卿罢朝,俱诣 酺 府奉酒上寿。”《宋书·谢方明传》:“从兄 混 有重名,唯岁节朝宗而已。”《剪灯新话·秋香亭记》:“每岁节伏腊,仅以兄妹礼见於中堂而已。”","2.岁月。宋 朱淑贞《舟行即事》诗之七:“岁节将残恼闷怀,庭闈献寿阻传盃。”

岁市[suì shì] ,释义:每年的贸易。《宋史·王禹偁传》:“外则停岁市之物,内则罢工巧之伎。”

公岁[gōng suì] ,释义:将自己的生理年龄取半,类比于公斤之于斤的概念,即1公岁=2岁。

岁会[suì huì] ,释义:1.一年收支的总计。《周礼·天官·司会》:“以岁会攷岁成。”贾公彦 疏:“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之文书。”唐 白居易《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凡官之属,有堆案盈机之文,有月计岁会之课。”《宋史·食货志下一》:“方今内外财用,月计岁会,所入不足给所出。”","2.一年一次的相会。唐 赵德麟《商调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岁终[suì zhōng] ,释义:年底。一年快完的时候。《周礼·天官·冢宰》:“岁终则攷六乡之治,以詔废置。”孙诒让 正义:“岁终者谓夏正建丑之月。”《后汉书·礼仪志中》:“季冬之月,星迴岁终。”《宋书·百官志上》:“太史令,一人,丞一人。掌三辰时日祥瑞妖灾,岁终则奏新历。”《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向无事,渐近岁终。”

笄岁[jī suì] ,释义:女子十五岁。谓及笄之年。宋 柳永《斗百花》词:“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寿岁[shòu suì] ,释义:年寿。指人活的年数。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一折:“他道你都不要,你可要什么。你便道我则要些寿岁。”应修人《殒星》:“你可能允许我祷天,请以我男子的寿岁移赠给你?”

登岁[dēng suì] ,释义:1.丰年。晋 陶潜《有会而作》诗序:“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2.升于岁首。《旧唐书·音乐志三》:“玄鸟司春,苍龙登岁。”

期岁[qī suì] ,释义:1.亦作“朞岁”。一周岁。南朝 梁 任昉《王文宪集序》:“朞岁而孤,叔父司空 简穆公,早所器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朞岁方过,此女害了痘疮,医药不効,十二朝身死。”清 徐士銮《宋艳·奇异》:“我死无乳,故日市粥以活之,今已期岁。”","2.指一年。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芳林十哲》:“秦韜玉 ……驾幸 西蜀,为 田令孜 擢用;未期岁,官至丞郎,判盐铁,特赐及第。”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朞岁,晋公 黜 岭 外,李 復謁 唐。”

冠岁[guàn suì] ,释义: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称二十岁为冠岁。南朝 梁 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於鑠冠岁,腾华流艺。”《旧唐书·崔胤传》:“冠岁名升甲乙,壮年位列於公卿。”

岁华[suì huá] ,释义:1.时光,年华。南朝 梁 沉约《却东西门行》:“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髮。”后蜀 毛熙震《何满子》词:“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宋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予飞内翰旧诗》:“岁华荏苒都如昨,世事升沉亦苦多。”郭沫若《井冈山巡礼·登赣州城内八境台》诗:“三江日夜流,八境岁华遒。”","2.犹岁时。南朝 齐 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唐 白居易《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诗:“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宋 范成大《立秋》诗:“岁华过半休惆悵,且对西风贺立秋。”参见“岁时”。","3.泛指草木。因其一年一枯荣,故谓。唐 陈子昂《感遇》诗之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宋 王安石《绝句》之六:“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熟岁[shú suì] ,释义:丰年。《汉书·五行志中之下》:“秋,螽,宣 亡熟岁,数有军旅。”

徂岁[cú suì] ,释义:1.徂年。南朝 宋 谢灵运《伤己赋》:“眺徂岁之骤经,覩芳春之每始。始芳春而羡物,终岁徂而感己。”唐 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献杨常侍》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2.谓光阴流逝。宋 陆游《道院》诗:“摇落悲徂岁,漂流忆故园。”谢无量《西湖旅兴寄怀伯兄五十韵》:“徂岁怜青镜,廻飈託素笺。”","3.岁暮。《周书·武帝纪上》:“寒暑亟周,奄及徂岁,改元命始,国之典章。”宋 苏轼《与程正辅提刑》之二十:“老嫂奄隔,更此徂岁,想加悽断。”","4.往年。清 杜岕《<楝亭集>序》:“徂岁,荔轩 寄《舟中吟》一卷,读之如对謦咳欠伸而握手留连也,盖至今日始得敍 曹子 之诗。”

凶岁[xiōng suì] ,释义:1.凶年,荒年。《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宋 苏轼《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欲将百瀆起凶岁,免使甔石愁 扬雄。”明 刘基《拟连珠》之六八:“积仓之家,独喜凶岁;舞法之吏,不乐清朝。”吴恭亨《得君复上海书却寄》诗之二:“凶岁大兵儼相接,长蛇封豕欲安归。”","2.旧谓不吉利的年份。巴金《神·鬼·人》:“中国 人也有所谓凶岁罢。我们是以三十三岁为凶岁的。这年纪是一个很大的难关。”

生岁[shēng suì] ,释义:出生之年支。唐 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永 有某氏者……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逼岁[bī suì] ,释义:犹言逼近年关。唐 岑参《岁暮碛外寄元撝》诗:“别家逢逼岁,出塞犹离羣。”《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把货都赊与人上了,旧帐又讨不上手,俄然逼岁,不得归家过年。”明 李贽《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华诞序》:“九年冬,侯 以书来曰:‘逼岁当走千里,与 宏甫 为十日之饮。’”

平岁[píng suì] ,释义:1.普通丰收之年。《汉书·食货志上》:“常苦枯旱,亡有平岁,穀贾翔贵。”宋 沉遘《晚雨后过城东》诗:“欣其幸如此,平岁无愁猜。”","2.即平年。《清史稿·时宪志一》:“盈缩真限,用授时消分为平岁,更以最高最卑差加减之,为定岁。”参见“平年”。

岁夜[suì yè] ,释义:除夕。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唐 白居易《三年除夜》诗:“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嘉岁[jiā suì] ,释义:丰年;风雨应时之年。《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吕向 注:“嘉岁,丰岁也。”唐 韦应物《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诗:“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星岁[xīng suì] ,释义:1.岁月。","2.岁星。

往岁[wǎng suì] ,释义:往年往岁多至。--清.方苞《狱中杂记》

龆岁[tiáo suì] ,释义:犹龆年。南朝 梁 江淹《建平王太妃周氏行状》:“凝采齠岁,賁章笄年。”唐 权德舆《送三从弟长孺擢第后归徐州觐省序》:“且尔齠岁秀发,好学不迁。”清 王继香《<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诞灵儒门,凝采齠岁。”

频岁[pín suì] ,释义:连年。《后汉书·赵孝王良传》:“十三年,降为 赵公,频岁来朝。”《晋书·李特载记》:“元康 中,氐 齐万年 反,关 西扰乱,频岁大飢,百姓乃流移就穀,相与入 汉川 者数万家。”

比岁[bǐ suì] ,释义:1.比年","2.比年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