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离别的诗句,目的的诗句,壮志难酬的诗句,场景的诗句,壮志的诗句,讽刺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全文,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注释,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赏析等内容。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全文阅读

王漕饯别。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译文解释

我饮酒不需要劝杯,反而担心酒杯空了。分别相离也是可恨的事情,这次的分别是那么的匆忙。酒席上美女贵宾云集,花园外豪富高门坟冢,人世间谁能算是英雄?一笑出门而去,千里外的风吹得花落。孙权刘备这样的人物,才能指使我做事,而不是阁下。我发出种种的感慨,这些交心于你知道。只是感觉自己一生游遍湖海,除了喝醉吟些风花雪月,便是一事无成。身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陛下赐予,希望我在湖北的作为能使君王明鉴。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注释大全

淳熙丁酉:淳熙四年(1177)。

自江陵移帅隆兴:指这年冬天,作者由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迁知隆兴府(今江西省南昌市)兼江西安抚使。

被召:指被召为大理寺卿事。

司马监:司马汉章。汉章名倬,时为江西京西湖北总领,故称之为监或大监。

赵卿:不详何人。

王漕:王希吕,时任转运副使之职,负责一路漕运等工作,故称之为漕。

次韵:依次用原唱韵脚的字押韵作和章。

公明:王炎的字。枢密:即枢密使。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叫薨。

兴:兴起、产生。兴门户之叹,为朝中权贵各立门户、互相倾轧而叹息。按王炎先与宰相虞允文有矛盾,允文推荐权吏部侍郎王之奇代替王炎的官职;后来朝廷又任命王炎为枢密使。其后王炎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被汤邦彦论欺君之罪,因而落职。再后,考宗恢复资政殿大学士之职。

故前章及之:所以在词的上片提到这件事。

因到官之三月便被召,故云。

貂蝉:即貂蝉冠,三公、亲王在侍奉天子祭祀或参加大朝时穿戴。貂蝉贵客:这里实指当朝权贵王炎。

苑外麒麟高冢:由杜甫《曲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化出。意谓王炎划为当朝权贵,今已化为墓中异物。

人世竟谁雄:人世间到底谁能称雄呢?言外之意,人终有一死,又何必在生前争权夺利呢!

一笑出门去:由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化出。

千里落花风:因作者被召离任,在淳熙五年晚春,故云。

此事:指富贵之事。渠侬:他们、别人。

湖海:湖海豪气。即豪放的意气。

毫发皆帝力:言自己的一丝一毫都是皇帝恩赐的。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拼音

Wang Cao Jian Bie 。Si Ma Fu Shui Diao Ge Tou ,Xi Jian Ci Yun 。Shi Wang Gong Ming Shu Mi Hong ,Zuo Ke Zhong Xi Wei Xing Men Hu Zhi Tan ,Gu Qian Zhang Ji Zhi Wo Yin Bu Xu Quan ,Zheng Pa Jiu Zun Kong 。Bie Li Yi Fu He Hen ,Ci Bie Hen Cong Cong 。Jian Shang Diao Chan Gui Ke ,Hua Wai Qi Lin Gao Zhong ,Ren Shi Jing Shei Xiong 。Yi Xiao Chu Men Qu ,Qian Li La Hua Feng 。

Sun Liu Bei ,Neng Shi Wo ,Bu Wei Gong 。Yu Fa Chong Chong Ru Shi ,Ci Shi Fu Qu Nong 。Dan Jiao Ping Sheng Hu Hai ,Chu Le Zui Yin Feng Yue ,Ci Wai Bai Mo Gong 。Hao Fa Jie Di Li ,Geng Qi Jian Hu Dong 。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赏析摘录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