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肖的四字成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12生肖的四字成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12生肖的四字成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12生肖的四字成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12生肖的四字成语能够帮助到您。

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仗马寒蝉[zhàng mǎ hán chán] ,释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封豕长蛇[fēng shǐ cháng shé] ,释义:大猪与长 蛇。比喻贪婪凶暴的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虐始于楚。” 封:大。

狗头军师[gǒu tóu jūn shī] ,释义:指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并 不高明的人(含贬义)。

照猫画虎[zhào māo huà hǔ] ,释义: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鼠窃狗盗[shǔ qiè gǒu dào] ,释义:也说鼠窃狗偷。像老鼠和狗那样盗窃。指小偷小摸。《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特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窃:偷。

牛角挂书[niú jiǎo guà shū] ,释义:比喻读书勤奋。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释义: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乘龙快婿[chéng lóng kuài xù] ,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

首鼠两端[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释义:踌躇不决或动摇不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首鼠:踌躇,犹豫不决。两端:两头。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释义: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释义: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车殆马烦[chē dài mǎ fán] ,释义: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龙跃凤鸣[lóng yuè fèng míng] ,释义: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狼心狗肺[láng xīn gǒu fèi] ,释义:形容人凶险狠毒或忘恩负义。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 ,释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鸟没有了,弓也就收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也就被煮来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

兔死狗烹[tù sǐ gǒu pēng] ,释义:《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鸟没有了,弓也就收起来不用了;兔子死了,猎狗也就被煮来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以后,把曾经出过大力的人杀掉。

悬崖勒马[xuán yá lè mǎ] ,释义: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单枪匹马[dān qiāng pǐ mǎ] ,释义:也说匹马单 枪。比喻行动无人帮助,独自勇往直前。五代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乌焉成马[wū yān chéng mǎ] ,释义:乌、焉、马三字字形相近,几经传抄而写错。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传写错误。

鸡飞蛋打[jī fēi dàn dǎ] ,释义: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牛刀割鸡[niú dāo gē jī] ,释义:杀只鸡用宰牛的刀。比喻大材小用。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 ,释义: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

降龙伏虎[xiáng lóng fú hǔ] ,释义:形容力量强大,能够战胜一切。

狗尾续貂[gǒu wěi xù diāo] ,释义:《晋书·赵伦传》记载,古代皇帝的侍从官员用珍贵的貂尾作帽子的装饰。由于当时封官太滥,貂尾不够用,只好用狗尾巴来补 充。因此,民间流传有“貂不足,狗尾续”的谚语。后即以“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东西 的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写文章)。

龙蟠凤逸[lóng pán fèng yì] ,释义:如龙盘曲,如凤深藏。比喻有才能而没有人赏识。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释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以“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一马当先[yī mǎ dāng xiān] ,释义: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卖剑买牛[mài jiàn mǎi niú] ,释义: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鸡飞狗跳[jī fēi gǒu tiào] ,释义: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一龙一猪[yī lóng yī zhū] ,释义:一是龙,一是猪。比喻同时的两个人,高下判别极大。

千军万马[qiān jūn wàn mǎ] ,释义: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马首是瞻[mǎ shǒu shì zhān] ,释义:士兵看着将帅马头的方向而进退。《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后比喻追随别人来定行止。

牛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释义: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盲人瞎马[máng rén xiā mǎ] ,释义:《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比喻主观和客观皆不具备行动的条件,十分危险。

一马平川[yī mǎ píng chuān] ,释义:能够纵马疾驰的平地:翻过山岗,就是~了。

牧猪奴戏[mù zhū nú xì] ,释义:对赌博的鄙称。

来龙去脉[lái lóng qù mài] ,释义:山形地势像龙一样连贯着。本是迷信的人讲风水的话,后来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

童牛角马[tóng niú jiǎo mǎ] ,释义:童牛:没有角的牛;角马:长角的马。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也比喻违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放虎归山[fàng hǔ guī shān] ,释义:也说纵虎归山。把已捕获的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三国志·蜀书·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释义:见〖驴年马月〗。

偷鸡摸狗[tōu jī mō gǒu] ,释义:1.指偷盗(多指小偷小摸)。","2.指男子乱搞男女关系。

马工枚速[mǎ gōng méi sù] ,释义:工:工巧;速:速度快。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

蛛丝马迹[zhū sī mǎ jì] ,释义: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释义: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牛头马面[niú tóu mǎ miàn] ,释义: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杀鸡取卵[shā jī qǔ luǎn] ,释义:也说杀鸡取蛋。比喻只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卵:蛋。

蜗行牛步[wō xíng niú bù] ,释义: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飞鹰走狗[fēi yīng zǒu gǒu] ,释义:放出猎鹰和 猎犬去追捕野兽。指打猎。《后汉书·袁术传》:“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鸡鹜争食[jī wù zhēng shí] ,释义: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牛刀小试[niú dāo xiǎo shì] ,释义: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见〖割鸡焉用牛刀〗。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比喻仗势欺人(骂人的话)。

泥牛入海[ní niú rù hǎi] ,释义:泥做的牛一入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复返。《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暴虎冯河[bào hǔ píng hé] ,释义: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赞许)也。” 暴虎:不乘车而与虎搏斗。冯(píng)河:不乘船而徒步过河。

鸡虫得失[jī chóng dé shī] ,释义:像鸡啄虫,人缚鸡那样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无关紧要。

龙蛇飞动[lóng shé fēi dòng] ,释义: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抱头鼠窜[bào tóu shǔ cuàn] ,释义:形容慌张逃走的狼狈相。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鸡飞蛋打[jī fēi dàn dǎ] ,释义: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空,毫无所得。

狗拿耗子[gǒu ná hào zǐ] ,释义:(歇后语)多管闲事。狗的职责是看守门户,猫是专捉老鼠的,所以狗替猫捉老鼠,就是多管闲事。

羊质虎皮[yáng zhì hǔ pí] ,释义: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骑虎难下[qí hǔ nán xià] ,释义: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又不能停止,进退两难。《新五代史·郭崇韬传》:“俚语曰:‘骑虎者势不得下。’”

鸡犬升天[jī quǎn shēng tiān] ,释义:道家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丹药散在庭院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了天。语出晋葛洪《神仙传·刘安》。后来用“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含贬义)。

望子成龙[wàng zǐ chéng lóng] ,释义:希望儿子能成为出人头地或有作为的人。

鸡犬桑麻[jī quǎn sāng má] ,释义:形容乡村的安静生活。

鸡毛蒜皮[jī máo suàn pí] ,释义:比喻轻微琐碎无关紧要的小事。

鲸吸牛饮[jīng xī niú yǐn] ,释义:鲸吸:像鲸鱼吸水一样。如鲸吸百川,似牛饮池水。比喻放量狂饮。

人仰马翻[rén yǎng mǎ fān] ,释义:人马都被打得翻倒在地。形容惨败的狼狈相。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老牛破车[lǎo niú pò chē] ,释义:比喻做事缓慢拖拉,功效很差。也比喻年老体衰,勉强应付某事。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 ,释义: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猴年马月[hóu nián mǎ yuè] ,释义:见〖驴年马月〗。

倚马可待[yǐ mǎ kě dài] ,释义: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参看〖倚马千言〗。

蛇蝎心肠[shé xiē xīn cháng] ,释义: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龙驹凤雏[lóng jū fèng chú] ,释义:驹:小马;雏:细鸟。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常作恭维语。

虎口拔牙[hǔ kǒu bá yá] ,释义: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 ,释义:比喻一刻也不停留,一直前进。

兔起鹘落[tù qǐ hú luò]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歧路亡羊[qí lù wáng yáng] ,释义:杨子的邻居把羊丢了,没有找着。杨子问:“为什么没找着?”邻人说:“岔路很多,岔路上又有岔路,不知道往哪儿去了”(见于《列子·说符》)。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马革裹尸[mǎ gé guǒ shī] ,释义: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羊落虎口[yáng luò hǔ kǒu] ,释义:比喻处于险境,有死无生。

鸡犬不留[jī quǎn bù liú] ,释义:形容屠杀残酷,连鸡狗都不能幸免。

两虎相斗[liǎng hǔ xiāng dòu] ,释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燕颔虎颈[yàn hàn hǔ jǐng] ,释义: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 ,释义:《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意思是说,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讹传一再重复,就可能以假充真。

龙肝豹胎[lóng gān bào tāi] ,释义: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兔丝燕麦[tù sī yàn mài] ,释义: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释义: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尖嘴猴腮[jiān zuǐ hóu sāi] ,释义: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群龙无首[qún lóng wú shǒu] ,释义:比喻众人中没有领头的人。《周易·乾》:“群龙无首。”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阁试》:“至丙辰而群龙无首,文坛丧气。”

狗眼看人[gǒu yǎn kàn rén] ,释义:比喻眼光势力。

兔起凫举[tù qǐ fú jǔ] ,释义:凫:野鸭。像兔敢奔跑,像野鸭急飞。比喻行动迅速。

万马奔腾[wàn mǎ bēn téng] ,释义:形容声势浩大、场面热烈:工农业生产出现了~的局面。

春蚓秋蛇[chūn yǐn qiū shé] ,释义: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释义: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后用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

打草惊蛇[dǎ cǎo jīng shé] ,释义:明郎瑛《七修 类稿》卷二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后用以比喻做事不谨慎,行迹泄露,使对方有所警觉。

龙骧虎视[lóng xiāng hǔ shì] ,释义: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鸡犬不宁[jī quǎn bù níng] ,释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后以“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十分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乌飞兔走[wū fēi tù zǒu] ,释义:也说兔走乌飞。古时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故以“乌飞兔走”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

天马行空[tiān mǎ xíng kōng] ,释义:比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用在评价写作、绘画和书法等方面)。天马:汉武帝时从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得到的汗血马称为天马,意思是神马。见《史记·大宛列传》。行空:形容骏马奔驰,如腾空飞行。","也形容言论空泛,不着边际。

谈虎色变[tán hǔ sè biàn] ,释义:一谈到老虎,吓得脸色就变了。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遗书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后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

对牛弹琴[duì niú tán qín] ,释义:比喻对不能 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看不起对方的意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弘明集 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 ,释义:战国时,齐国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做狗夜里潜入秦宫,偷出本已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的爱姬,才得释放。孟尝君深夜到函谷关,城门紧闭,他的另一个门客学公鸡叫,骗开城门,才得脱险逃回齐国(见于《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用“鸡鸣狗盗”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 ,释义: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意思是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后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充:装满。栋:房屋。

人欢马叫[rén huān mǎ jiào] ,释义:人在呼喊,马在嘶鸣。形容一片喧闹声。

牛头马面[niú tóu mǎ miàn] ,释义:迷信传说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头像马。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

笔走龙蛇[bǐ zǒu lóng shé] ,释义: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城狐社鼠[chéng hú shè shǔ] ,释义:也说社鼠城狐。城墙洞里的狐狸,土地庙里的老鼠。《晋书·谢鲲传》:“王敦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比喻凭借权势为非作歹的坏人。

土牛木马[tǔ niú mù mǎ] ,释义: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贼眉鼠眼[zéi méi shǔ yǎn] ,释义: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龙肝凤髓[lóng gān fèng suǐ] ,释义: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汗马功劳[hàn mǎ gōng láo] ,释义:《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 后用汗马功劳形容立下战功。现也指在工作中做出贡献。汗马:战马因奔驰而流汗。

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 ,释义:也说与狐谋皮。同老虎商量,要剥下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是绝对办不到的。《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高土堆)之下。”

鸡骨支床[jī gǔ zhī chuáng] ,释义: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兔起鹘落[tù qǐ hú luò] ,释义: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非驴非马[fēi lǘ fēi mǎ] ,释义:不像驴也 不像马。形容不伦不类,什么也不像。《汉书·西域传下》:“驴非驴,马非马,若龟兹王,所谓(即骡)也。”

为虎作伥[wèi hǔ zuò chāng] ,释义:旧时迷信传说,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导老虎吃人,这种鬼叫伥。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帮助干坏事。伥(chāng)。

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 ,释义: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

快马加鞭[kuài mǎ jiā biān] ,释义: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

牝鸡司晨[pìn jī sī chén] ,释义: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鹤发鸡皮[hè fà jī pí] ,释义: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蝇营狗苟[yíng yíng gǒu gǒu] ,释义:也说狗苟蝇营。像苍蝇那样到处乱飞,像狗那样摇尾乞怜、苟且偷生。比喻为追求名利,到处钻营。唐韩愈《送穷文》:“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蝇营:苍蝇飞来飞去的样子。苟:苟且。

画龙点睛[huà lóng diǎn jīng] ,释义:传说梁代张僧繇(yó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见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叶公好龙[yè gōng hào lóng] ,释义:据说古代有个叶公,非常爱好龙,器物上画着龙,房屋上也刻着龙。真龙知道了,就到叶公家来,把头探进窗户。叶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见于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

老马识途[lǎo mǎ shí tú] ,释义: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回来时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见于《韩非子·说林上》)。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牛鼎烹鸡[niú dǐng pēng jī] ,释义:用煮一头牛的大锅煮一只鸡。比喻大材小用。

目无全牛[mù wú quán niú] ,释义:《庄子·养生主》记载,一个初杀牛的人,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熟练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用以比喻技艺到了纯熟的、得心应手的境界。也比喻未看到整体情况。

调虎离山[diào hǔ lí shān] ,释义: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信马由缰[xìn mǎ yóu jiāng] ,释义: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投畀豺虎[tóu bì chái hǔ] ,释义:(把坏人)扔去喂豺狼虎豹。比喻对坏人的强烈憎恨。《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畀(bì):给予。

猫鼠同眠[māo shǔ tóng mián] ,释义: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生龙活虎[shēng lóng huó hǔ] ,释义:形容很有生气和活力。

牛刀小试[niú dāo xiǎo shì] ,释义: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见〖割鸡焉用牛刀〗。

牛骥同皂[niú jì tóng zào] ,释义:皂:牲口槽。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同处。

成龙配套[chéng lóng pèi tào] ,释义:配搭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该产品的生产、销售、维修已经~。也说配套成龙。

孤雏腐鼠[gū chú fǔ shǔ] ,释义:孤独的幼鸟,腐烂的老鼠。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物。《后汉书·窦宪传》:“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国家弃宪如孤雏腐鼠 耳。”

羊狠狼贪[yáng hěn láng tān] ,释义: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龙争虎斗[lóng zhēng hǔ dòu] ,释义:形容双方势均力敌,斗争十分激烈。

尖嘴猴腮[jiān zuǐ hóu sāi] ,释义:形容人面部瘦削,相貌丑陋。

虎头虎脑[hǔ tóu hǔ nǎo] ,释义:形容健壮憨厚的样子(多指男孩儿):小家伙儿~的,非常可爱。

塞翁失马[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后来就用“塞翁失马”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

狼吞虎咽[láng tūn hǔ yàn] ,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兵荒马乱[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猪突豨勇[zhū tū xī yǒng] ,释义:豨:野猪。指拼命向前冲,不怕死的人(含贬义)。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龙吟虎啸[lóng yín hǔ xiào] ,释义: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鸡尸牛从[jī shī niú cóng] ,释义:见〖鸡口牛后〗。

投鼠忌器[tóu shǔ jì qì] ,释义:《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 意思是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便于放手去干。忌:顾忌。

鼠牙雀角[shǔ yá què jiǎo] ,释义:鼠、雀: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

亡羊得牛[wáng yáng dé niú] ,释义:丢掉羊,得到牛。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

龙蛇混杂[lóng shé hùn zá] ,释义: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招兵买马[zhāo bīng mǎi mǎ] ,释义:从各方面招揽人,扩充武装力量。也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杀鸡儆猴[shā jī jǐng hóu] ,释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金戈铁马[jīn gē tiě mǎ] ,释义: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金属制作的戈。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五马分尸[wǔ mǎ fēn shī] ,释义:车裂的俗称。

顺手牵羊[shùn shǒu qiān yáng] ,释义:比喻趁便随手拿人家的东西。

如虎添翼[rú hǔ tiān yì] ,释义:好像老虎增加了一对翅膀,比喻得到了有力的帮助,势力更加强大。

车水马龙[chē shuǐ mǎ lóng] ,释义:《后汉书·马后纪》:“前过濯龙(园名)门上,见外家(马后的娘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后用来形容车马来往不断,非常热闹。

攀龙附凤[pān lóng fù fèng] ,释义: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麟,附凤翼。”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释义: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比喻颠倒是非。

盘马弯弓[pán mǎ wān gōng] ,释义:韩愈《雉带箭》诗:“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比喻先做出惊人的姿势,不立刻行动(盘马:骑着马绕圈子;弯弓:张了弓要射箭)。

老态龙钟[lǎo tài lóng zhōng] ,释义: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如牛负重[rú niú fù zhòng] ,释义:像牛一样驮着沉重的东西。比喻负担特别重。

狗血喷头[gǒu xuè pēn tóu] ,释义:形容骂得很凶。也说狗血淋头。

鹤立鸡群[hè lì jī qún] ,释义:《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后多用“鹤立鸡群”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马齿徒增[mǎ chǐ tú zēng] ,释义:谦辞。比喻自己年龄增长而学业等没有长进。《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徒:白白地。

小肚鸡肠[xiǎo dù jī cháng] ,释义:比喻气量狭小,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也说鼠肚鸡肠。

虎口余生[hǔ kǒu yú shēng] ,释义:也说虎口逃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生命。

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 ,释义: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比喻避祸藏身的地方多或藏身的计划周密。《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窟:洞穴。

老牛舐犊[lǎo niú shì dú] ,释义: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东汉杨彪因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而消瘦,曹操问他,他说:“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见《后汉书·杨彪传》。舐(shì):舔。

狗仗人势[gǒu zhàng rén shì] ,释义:比喻仗势欺人(骂人的话)。

鸡零狗碎[jī líng gǒu suì] ,释义:比喻事物零零碎碎,不成片段,也比喻无关紧要的琐碎事物。

陶犬瓦鸡[táo quǎn wǎ jī] ,释义:陶土做的狗,泥土塑的鸡。比喻徒具形式而无实用的东西。

龙凤呈祥[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释义:指吉庆之事。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