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诗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唐诗的诗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唐诗的诗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唐诗的诗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唐诗的诗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诗屋[shī wū] ,释义:吟诗和作诗之所。

史诗[shǐ shī] ,释义:1.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长期广泛流传。","2.某些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诗谛[shī dì] ,释义:诗中蕴含的真谛。

诗灵[shī líng] ,释义:犹诗魂。杰出的诗人。

诗经[shī jīng] ,释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名《诗经》。其中保存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各地的民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雅》和《颂》多是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作品。《诗经》多数是四字一句,大量运用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描诗[miáo shī] ,释义:谓作诗无创造性,依傍、承袭古人。

诗界[shī jiè] ,释义:写作诗歌的人的总体。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祭诗[jì shī] ,释义:唐 贾岛 常于每年除夕,取自己当年诗作,祭以酒脯而自勉。见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后因以“祭诗”为典,表示作者自祭其诗藉以自慰。宋 戴敏《壬寅除夕》诗:“杜陵 分岁了,贾岛 祭诗忙。”

诗仙[shī xiān] ,释义: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

散诗[san shi] ,释义:兼具散文诗的优美和古体诗的精炼,外加哲理诗歌的意境。

诗钟[shī zhōng] ,释义: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 清 徐兆丰 《风月谈馀录》。《清代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一·诗钟》:“ 张南皮 好作诗鐘,入枢阁后,结习犹在。尝限‘蛟’、‘断’二字分嵌一联, 梁星海 作云:‘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 谋 杜 断两心同。’…… 仪徵 张丹斧 以‘传简、惊梦’二题广徵诗鐘,作者颇众,有盐官 程摶九 者作成祇十字,曰:‘忽逢青鸟使,打起黄鶯儿。’餘作皆为之减色。”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 易先生 突然走了进来,他是有几分酒意的,大约又是和几位名下士在 渝州 公所撞了诗钟回来的了。”

诗函[shī hán] ,释义:置于封套中的诗稿。

诗箧[shī qiè] ,释义:放诗稿的小箱子。

诗草[shī cǎo] ,释义:1.亦作“诗艸”。诗的草稿;诗作。","2.诗集的专称。

诗咏[shī yǒng] ,释义:诗歌。

诗流[shī liú] ,释义:指诗人。

诗鬼[shī guǐ] ,释义:诗人的鬼魂。

诗钟[shī zhōng] ,释义:一种文字游戏之作。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 清 徐兆丰 《风月谈馀录》。《清代野史大观·清代述异一·诗钟》:“ 张南皮 好作诗鐘,入枢阁后,结习犹在。尝限‘蛟’、‘断’二字分嵌一联, 梁星海 作云:‘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 谋 杜 断两心同。’…… 仪徵 张丹斧 以‘传简、惊梦’二题广徵诗鐘,作者颇众,有盐官 程摶九 者作成祇十字,曰:‘忽逢青鸟使,打起黄鶯儿。’餘作皆为之减色。”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四:“ 易先生 突然走了进来,他是有几分酒意的,大约又是和几位名下士在 渝州 公所撞了诗钟回来的了。”

诗论[shī lùn] ,释义:有关诗歌的评论文章或创作理论方面的著作。《诗刊》1977年第10期:“何其芳 同志遵循 毛主席 的文艺思想,以自己的理论研究,为我国诗歌创作的繁荣,贡献了许多很有见地的‘诗论’。”

诗仙[shī xiān] ,释义:才情高超、气韵飘逸的诗人,如称唐代诗人李白为诗仙。

诗稿[shī gǎo] ,释义:1.亦作“诗藳”。诗的稿子;诗作。","2.诗集的专称。如宋陆游《剑南诗稿》;清魏源《清夜斋诗稿》。

译诗[yì shī] ,释义:经过翻译的诗歌。

诗什[shī shí] ,释义:《诗经》编次,《雅》《颂》部分多以十篇编为一组,名之为什。后因以“诗什”泛指诗篇、诗作。

诗传[shī chuán] ,释义:1.《诗经》的注解。","2.《诗经》的注本。","3.指《诗经》和《春秋三传》。","4.诗的总集。

诗场[shī chǎng] ,释义:诗人集会吟诗、作诗的场所。

诗鬼[shī guǐ] ,释义:诗人的鬼魂。

四诗[sì shī] ,释义:1.即四家诗。","2.《诗经》的四体:《风》、《大雅》、《小雅》、《颂》。","3.称《南》(《周南》、《召南》)、《豳》、《雅》、《颂》为“四诗”。

诗扇[shī shàn] ,释义:题有诗的扇子。

诗苑[shī yuàn] ,释义:犹诗坛,诗界。

仙诗[xiān shī] ,释义:1.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2.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3.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

诗谜[shī mí] ,释义:1.以诗句为谜面的谜语。","2.敲诗。又称“打诗宝”。其法以长四五寸长的纸条,摘录古人诗一句,而于句中隐去一字,注于纸尾,以封套笼之,不令外见。别配四字,与纸尾原字,书于句旁。猜者就五字中选择一字,选中为胜。

古诗[gǔ shī] ,释义:古体诗。","泛指古代诗歌。

寿诗[shòu shī] ,释义:祝寿的诗。

诗盟[shī méng] ,释义:诗人的盟会。

诗才[shī cái] ,释义:写诗的能力。

毛诗[máo shī] ,释义:即今本《诗经》。相传为 汉 初学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传。据称其学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

诗帖[shī tiē] ,释义:写诗的纸片。亦借指诗稿。宋 周紫芝《竹坡诗话》:“绍兴 兵至,姑谿 诗帖两牛腰,併与 山谷 墨妙,为之一空。”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又求观 黄石斋 诗帖。”戴望舒《赠内》诗:“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

诗偈[shī jì] ,释义:1.诗和偈。","2.类似佛家偈颂的诗作。

刺诗[cì shī] ,释义:讽刺之诗。

诗家[shī jiā] ,释义:1.研究《诗经》的专家。汉 王充《论衡·谢短》:“问《诗》家曰:‘《诗》作何帝王时也?’”","2.犹诗人。唐 杜甫《哭李尚书》诗:“史阁行人在,诗家秀句传。”元 吴莱《浦阳十景·南江夕照》诗:“偶出官桥倚落曛,诗家触景谩纷纷。”《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而 凌云山 的雄秀更打动过 宋 代诗家 苏东坡。”

绝诗[jué shī] ,释义:即绝句。宋 丁谓《丁晋公谈录》:“卢 相 多逊 在朝行时,将歷代帝王年历、功臣事迹、天下州郡图誌,理体、事务、沿革、典故,括成一百二十絶诗,以备应对。”参见“絶句”。

诗轴[shī zhóu] ,释义:题上诗的卷轴。

诗思[shī sī] ,释义:做诗的思路、情致。

诗签[shī qiān] ,释义:写上诗的纸条、布条或竹木片。

佹诗[guǐ shī] ,释义:辞意诡异、语调激切的诗。

诗本[shī běn] ,释义:诗集。

诗国[shī guó] ,释义:诗的国家;诗的境域。唐 白居易《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清 俞樾《红叶读书楼雅集图序》:“一时鏖战酒兵,寻盟诗国者,或 温八叉 之诗格,或 柳三变 之词华。”《诗刊》1976年第一期:“我们伟大的国家被称为‘诗国’,历史上产生了无数优秀的诗篇。”

诗式[shī shì] ,释义:诗的形式。

诗眼[shī yǎn] ,释义:1.诗人的赏鉴能力、观察力。","2.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亦指一篇诗的眼目,即体现全诗主旨的精采诗句。

诗壁[shī bì] ,释义:被诗人题上诗的墙壁,或专供诗人题诗的墙壁。

诗燕[shī yàn] ,释义:同“诗醼”。燕古同“宴”,吟诗作诗的宴会。

诗狂[shī kuáng] ,释义:狂放不羁的诗人。

诗佛[shī fó] ,释义:1.指唐代诗人王维。","2.指清代诗人袁枚。","3.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选诗[xuǎn shī] ,释义:指《选》体诗。

诗谶[shī chèn] ,释义:谓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

诗客[shī kè] ,释义:诗人。

诗题[shī tí] ,释义:1.诗的题目。","2.诗的题材。

诗教[shī jiào] ,释义:1.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2.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雪诗[xuě shī] ,释义:咏雪的诗。宋 欧阳修《渔家傲》词:“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谢 女雪诗真絶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元 张雨《雪斋》诗:“骑驴吟雪诗,煮茶煎雪水。”参见“雪絮”。

诗社[shī shè] ,释义:诗人定期聚会做诗吟咏而结成的社团。

敲诗[qiāo shī] ,释义:1.推敲诗句。","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

诗经[shī jīng] ,释义: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名《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名《诗经》。其中保存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共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主要是各地的民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雅》和《颂》多是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作品。《诗经》多数是四字一句,大量运用赋、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唱。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诗局[shī jú] ,释义:为编校、刊刻诗集而设立的机构。王全《<全唐诗>点校说明》:“我们这次为应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急需,根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由中华书局重印。”《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为刊刻《全唐诗》,于 康熙 四十四年五月,他们特在 扬州 天宁寺 开设诗局。”

诗葩[shī pā] ,释义:唐 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后因以“诗葩”指诗歌。宋 杨万里《和同年李子西通判》:“病身只作家山梦,径菊诗葩两就荒。”

诗酒[shī jiǔ] ,释义:做诗与饮酒;诗与酒。《南史·袁粲传》:“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独步园林,诗酒自适。”宋 苏轼《寄黎眉州》诗:“且待 渊明 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清 秋瑾《清明怀友》诗:“诗酒襟怀憎我独,牢骚情绪似君痴。”

诗匠[shī jiàng] ,释义:指在诗歌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

诗情[shī qíng] ,释义:1.作诗的情绪、兴致。","2.诗一般的美妙意境。

六诗[liù shī] ,释义:1.犹六义。","2.指大雅、小雅、正风、变风、变大雅、变小雅。参阅五代齐己《风骚旨格》。

诗名[shī míng] ,释义:善于作诗的名声。

献诗[xiàn shī] ,释义:1.进献诗作。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2.泛指奉献诗作。

诗笔[shī bǐ] ,释义:1.诗和散文。","2.写诗的笔。

诗境[shī jìng] ,释义:1.诗中所表现的意境。","2.也指富于诗意的环境。

诗侠[shī xiá] ,释义:具豪侠之气的诗人。

诗牌[shī pái] ,释义:1.用以题诗的木板。","2.指题上诗的木板。","3.韵牌。刻诗韵上下二平声为纸牌式,每韵一叶,总三十叶,山游分韵,人取一叶,吟以用韵。见明屠隆《考槃馀事·韵牌》。","4.文人游戏,各以牌分取杂字,缀成韵语,是牌亦曰诗牌。

诗瓢[shī piáo] ,释义:宋 计有功《唐诗纪事·唐球》:“球 居 蜀 之 味江山,方外之士也。为诗捻藳为圆,纳入大瓢中。后卧病,投於江曰:‘斯文苟不沉没,得者方知吾苦心尔。’至 新渠,有识者曰:‘唐山人 瓢也。’”后以“诗瓢”指贮放诗稿的器具。

诗行[shī háng] ,释义:诗的一行。

诗胆[shī dǎn] ,释义:诗人的胆识。

诗法[shī fǎ] ,释义: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诗场[shī chǎng] ,释义:诗人集会吟诗、作诗的场所。

诗骚[shī sāo] ,释义:1.《诗经》、《离骚》的并称。","2.泛指诗歌。

诗吻[shī wěn] ,释义:诗句的语气。

诗学[shī xué] ,释义:做诗论诗的学问;研究诗歌创作规律的著作。唐 郑谷《中年》诗:“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陈衍《沉乙盦诗序》:“诗学深者,谓閲诗多;诗功浅者,作诗少也。”朱自清《论诗学门径》:“所谓诗学,专指关于旧诗的理解与鉴赏而言。”

诗格[shī gé] ,释义:1.做诗的法则。","2.诗的风格。

签诗[qiān shī] ,释义:寺庙中供卜问吉凶所编的诗句。多写于竹制签牌上,贮于签筒内,由卜问者抽取,而后据诗意附会人事吉凶。

笙诗[shēng shī] ,释义:《诗·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仅有篇名,而无文辞。

剧诗[jù shī] ,释义:诗剧。用诗体对话写成的剧本。

屎诗[shǐ shī] ,释义:低劣的诗句。

诗景[shī jǐng] ,释义:富有诗意的景色,优美的景色。

诗碑[shī bēi] ,释义: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诗花[shī huā] ,释义:喻指作诗的激情。明 徐渭《对明篇》:“此时墨雨添江水,此际诗花弄莫春。”《花城》1981年第6期:“使本是奔腾澎湃的情爱变成了受控的涓涓清流,滋润着开满诗花的心田。”

诗城[shī chéng] ,释义:藏有丰富诗稿、诗集之所在。宋 方岳《再用韵酬朱行甫》:“手持玉简判红紫,敛袂欲以诗城降。”清 袁枚《诗城诗》序:“余山居五十年,四方投赠之章几至万首。梓其尤者,其底本及餘诗无安置所,乃造长廊百餘尺而尽糊之壁间,号曰诗城。”高燮《题变雅楼三十年诗徵》诗:“诗城浩大谁所筑,按兵待之那可蹴。”

诗怀[shī huái] ,释义:1.作诗怀念。唐 陆龟蒙《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诗:“诗怀 白阁 僧吟苦,俸买 青田 鹤价偏。”清 张问陶《钱箨石先生画盘山五松图》诗:“诗怀华髮携筇日,人想青山下笔初。”","2.诗人的胸怀。五代 齐己《新秋雨后》诗:“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元 朱德润《赓郭祥卿照磨饮酒诗》:“酒量诗怀双美具,诗愁无酒竟如何?”《诗刊》1977年第9期:“诗怀如海肝胆照,自励励人兴味浓。”","3.谓祝寿。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鹤山 云:礼於生子曰诗负,於祝嘏曰诗怀。”

弦诗[xián shī] ,释义:1.谓配乐唱诗。","2.犹赋诗。

诗老[shī lǎo] ,释义:对诗人的敬称。意谓老于作诗者,作诗老手。

短诗[duǎn shī] ,释义:1.篇幅小的诗。","2.指宗教经典中的短诗。

恋诗[liàn shī] ,释义:表达爱情的诗。

吟诗[yín shī] ,释义:1.作诗。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苏轼以吟诗下吏》:“苏軾 以吟诗有讥訕,言事官章疏狎上,朝廷下御史臺差官追取。”清 杜濬《一杯叹》诗:“坐使吟诗作赋兴索然,眼见斯文从此废。”","2.吟诵诗歌。茅盾《子夜》九:“吟诗的 杜新箨 也看见了,放下筷子,站起来招呼。”巴金《雪》第一章:“原来他们斜对面座位上的一个有八字胡的中年人正在摇头摆脑地吟诗。”

诗课[shī kè] ,释义:作诗的功课。

诗心[shī xīn] ,释义:作诗之心;诗人之心。宋 王令《庭草》诗:“独有诗心在,时时一自哦。”清 秋瑾《失题》诗:“诗心鲸背雪,归思马头云。”《诗刊》1978年第7期:“何期妖孽多猖獗,破门逼害诗心裂。”

诗库[shī kù] ,释义:储藏诗稿的库房。

风诗[fēng shī] ,释义:指《诗经》中的《国风》。亦泛指民歌。

诗记[shī jì] ,释义:两种文学体裁“诗”和“记”的并称。

诗祖[shī zǔ] ,释义:诗的某一流派的创始人。

诗杰[shī jié] ,释义:有杰出才能的诗人。

诗辞[shī cí] ,释义:诗和辞赋。

挽诗[wǎn shī] ,释义:1.哀悼死者的诗。清 方文《述哀》诗:“誄文既欵恳,挽诗并愁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袁鹰《不灭的诗魂》:“邓拓 同志展阅 司马 寄来的信,夜不成眠,含着眼泪写了一首挽诗。”","2.哀悼死者的诗。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四·张伯成注杜》:“独足翁 吴伯庆 有輓诗云:‘笺疏空令传 杜 律,志铭谁与继 唐 碑。’”清 赵翼《陔馀丛考·寿诗挽诗悼亡诗》:“郎仁寳 云:輓诗盛於 唐,非无交而涕也。”

诗痴[shī chī] ,释义:犹诗颠。

诗书[shī shū] ,释义:1.指《诗经》和《尚书》","2.泛指一般书籍、诗文。

诗语[shī yǔ] ,释义:诗的语言。《汉书·礼乐志》:“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论其数而法立。”宋 刘攽《和杨十七伤苏子美》:“穷途诗语尤慨慷,暮年笔法加豪逞。”郭沫若《我的作诗的经过》:“诗语的定型反复,是受着 华格讷 歌剧的影响。”

史诗[shǐ shī] ,释义:1.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一般都在本民族内长期广泛流传。","2.某些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多方面生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长篇小说),有时也称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诗称[shī chēng] ,释义:犹诗名。

诗宗[shī zōng] ,释义:1.专攻《诗经》而为人们所宗仰的名家。","2.众所敬仰的诗人,诗坛泰斗。

诗友[shī yǒu] ,释义:常在一起以诗词唱和的朋友。

诗雄[shī xióng] ,释义:杰出的诗人。太平天囯 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临军称将勇,玩洞美诗雄。”《诗刊》1978年第1期:“我爱诗篇爱诗雄,学诗更须学工农。”

诗道[shī dào] ,释义:1.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2.谓作诗之事。

歌诗[gē shī] ,释义: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朱自清《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3.泛指诗歌。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前蜀 韦庄《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宋 范仲淹《即席呈太傅相公》诗:“白傅 歌诗传海外,晋公 桃李满人间。”清 莫友芝《<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诗调[shī diào] ,释义:诗的格调。

诗苑[shī yuàn] ,释义:犹诗坛,诗界。

诗竹[shī zhú] ,释义:竹名。因叶大而坚厚,可代笺写诗,故名。

赋诗[fù shī] ,释义:吟诗;写诗。《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唐 王维《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纱帽乌皮几,閒居懒赋诗。”曹禺《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长在 北平 的书香门第,下棋,赋诗,作画,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时间。”

歌诗[gē shī] ,释义: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朱自清《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3.泛指诗歌。晋 崔豹《古今注·音乐》:“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前蜀 韦庄《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宋 范仲淹《即席呈太傅相公》诗:“白傅 歌诗传海外,晋公 桃李满人间。”清 莫友芝《<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诗体[shī tǐ] ,释义:诗的样式和风格。

诗僧[shī sēng] ,释义:能作诗的僧人。

诗味[shī wèi] ,释义:诗的意味、趣味。唐 唐彦谦《闻应德茂先离棠溪》诗:“苜蓿穷诗味,芭蕉醉墨痕。”清 马曰琯《题拙樵上人小照》诗:“诗味禪心两无著,斜阳同看隔江峯。”毛泽东《致臧克家等书》:“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

诗笺[shī jiān] ,释义:1.亦作“诗牋”。写上诗的笺纸;供写诗的笺纸。","2.本指汉郑玄为《毛诗》作的笺注。后泛指为诗集作的笺注。

诗流[shī liú] ,释义:指诗人。

诗册[shī cè] ,释义:诗集。清 戴名世《德政诗序》:“而有一官必有一官之德政诗册,连篇累幅,或刊於板,或鐫於碑,据其所言,什伯於古所称。”《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这两句 汉 代的老话,虽曾被编入诗册,但我总以为它其实是古谚。”

诗辑[shī jí] ,释义:辑录某个作家或许多作家诗篇的书。前者如《人境庐集外诗辑》;后者如 清 吴灏 编的《杭郡诗辑》。

乐诗[lè shī] ,释义:可以入乐的诗。古代与徒诗对言。《史记·佞幸列传》:“延年 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二》:“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国》之为徒诗也。”章炳麟《文学说例》:“半乐诗,乐诗、史诗混合者也。”参阅 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入乐说》。

诗农[shī nóng] ,释义:指隐居务农的诗人。

诗料[shī liào] ,释义:做诗的材料。

毛诗[máo shī] ,释义:即今本《诗经》。相传为 汉 初学者 毛亨 和 毛萇 所传。据称其学出于 孔子 弟子 子夏。

诗启[shī qǐ] ,释义:寄奉所作诗歌的书信。《红楼梦》第八七回:“﹝ 黛玉 ﹞回头看见案上 宝釵 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

诗钞[shī chāo] ,释义:诗集选本的名称。(1)总集性质的,如 清 吴之振 等选的《宋诗钞》。

诗燕[shī yàn] ,释义:同“诗醼”。燕古同“宴”,吟诗作诗的宴会。

诗囊[shī náng] ,释义:贮放诗稿的袋子。语本 唐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宋 陆游《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清 周亮工《寄闽南高云客蒋用弢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梁启超《腊八小饮》诗:“客怀澒洞诗囊窄,乡思低迷粥鼓遥。”

诗派[shī pài] ,释义:1.研究《诗经》的流派。","2.诗人的流派。始于宋人“江西诗派”。

诗选[shī xuǎn] ,释义:诗的选集。(1)从个人诗作中选录的集子。如 清 陈文述 有《颐道堂诗选》。(2)从多人诗作中选录的集子。如 宋 王安石 的《唐百家诗选》;清 陈訏 的《宋十五家诗选》等。

遗诗[yí shī] ,释义:1.指死者留下的诗歌。","2.指前代佚诗。

格诗[gé shī] ,释义:1.介于今体诗与古体诗之间的一种诗体,或称半格诗。","2.在科举中作为标准规格的诗。

诗翰[shī hàn] ,释义:诗文手迹。

歪诗[wāi shī] ,释义:内容不正经的或开玩笑的诗(有时用作谦辞)。

诗赋[shī fù] ,释义:1.诗和赋。","2.指雅乐。

诗存[shī cún] ,释义:诗的选集。有别集,如 清 鲁一同 的《通甫诗存》;有总集,如 清 曹庭栋 编的《宋百家诗存》。

诗乐[shī lè] ,释义:指合乐的诗歌。

诗将[shī jiāng] ,释义:在诗坛称雄的诗人。

诗魂[shī hún] ,释义:1.诗人的精神。南唐 李建勋《春雪》诗:“閒听不寐诗魂爽,浄喫无厌酒肺乾。”","2.诗人的亡魂。明 袁宏道《卷中见亡友王官谷姓字感赋》:“柳浪湖 上深更月,料得诗魂近水行。”陈毅《由宣城泛湖东下》诗:“李 谢 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陈诗[chén shī] ,释义:1.采集并进献民间诗歌。","2.指献上诗文。

诗启[shī qǐ] ,释义:寄奉所作诗歌的书信。《红楼梦》第八七回:“﹝ 黛玉 ﹞回头看见案上 宝釵 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

诗归[shī guī] ,释义:诗的指归、旨趣。

小诗[xiǎo shī] ,释义:短诗。

诗彩[shī cǎi] ,释义:诗的文采。

咏诗[yǒng shī] ,释义:吟诗。

诗门[shī mén] ,释义:诗人之家。

诗局[shī jú] ,释义:为编校、刊刻诗集而设立的机构。王全《<全唐诗>点校说明》:“我们这次为应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急需,根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由中华书局重印。”《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为刊刻《全唐诗》,于 康熙 四十四年五月,他们特在 扬州 天宁寺 开设诗局。”

诗义[shī yì] ,释义:诗的含义。

诗伯[shī bó] ,释义:诗坛宗伯;诗坛领袖。

清诗[qīng shī] ,释义:清新的诗篇。

诗墨[shī mò] ,释义:题诗的墨迹。

联诗[lián shī] ,释义:聠句吟诗。

诗墙[shī qiáng] ,释义:即诗壁。

描诗[miáo shī] ,释义:谓作诗无创造性,依傍、承袭古人。

诗哲[shī zhé] ,释义:犹诗圣。

诗朋[shī péng] ,释义:诗友。

诗梦[shī mèng] ,释义:如诗一般的梦境,美梦。

诗编[shī biān] ,释义:诗集。

诗佛[shī fó] ,释义:1.指唐代诗人王维。","2.指清代诗人袁枚。","3.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寻诗[xún shī] ,释义:寻觅诗句。宋 陈与义《寻诗两绝句》之一:“无人画出 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明 高启《次张仲和春日漫兴》:“独骑款段寻诗去,懒逐看花众少年。”

诗扇[shī shàn] ,释义:题有诗的扇子。

小诗[xiǎo shī] ,释义:短诗。

诗轴[shī zhóu] ,释义:题上诗的卷轴。

诗病[shī bìng] ,释义:1.谓好诗成癖。","2.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如蜂腰、鹤膝等八病。

删诗[shān shī] ,释义:1.指孔子删《诗》之说。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谓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凡三百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世以司马迁去古较近,所言必有因而然,多信之。然亦有疑者。如唐孔颖达于《诗谱序疏》中称:“如《史记》之言,则孔子之前,诗篇多矣,案书传所引之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録不容十分去九,马迁言古诗三千餘篇,未可信也。”更有甚者,如清崔述则以《论语》有“诗三百”之语,断言“当孔子之时,已止此数,非自孔子删之而后为三百也。”考今存《诗经》三百零五篇内容,历岁久远,布地辽广,而分体编排,井然有序,比音用韵,大致相近,谓此未经删汰整理,本来如此,殆难想象。凡有成就,归美一圣,固未可信,而必谓孔子未曾删诗,亦逞臆之谈。","2.泛指删选诗歌。

诗料[shī liào] ,释义:做诗的材料。

诗林[shī lín] ,释义:诗人聚集之所。

诗隐[shī yǐn] ,释义:隐居的诗人。

诗札[shī zhá] ,释义:用通信方式互相唱和的诗作。

诗序[shī xù] ,释义:1.《毛诗序》的省称。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有大段文字概论全经的,为“大序”(据 孔颖达《毛诗正义》说明,应从“风,风也”句开始)。东汉 郑玄《诗谱》,以“大序”为 子夏 作,“小序”为 子夏、毛公 作。《后汉书·儒林传》则有 卫宏 作《诗序》之语。宋 代以来学者关于《诗序》作者众说纷纭,郑樵、朱熹 等都有自己的说法。","2.用诗写成的赠序。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方回》:“市井小人求诗序者酬以五钱,必欲得钱入怀,然后漫为数语。”元 夏庭芝《青楼集·李芝仪》:“﹝ 李芝仪,﹞ 维扬 名妓也,工小唱,尤善慢词。王继学 中丞甚爱之,赠以诗序。”

散诗[san shi] ,释义:兼具散文诗的优美和古体诗的精炼,外加哲理诗歌的意境。

逸诗[yì shī] ,释义: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唐 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诗》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诗》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