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钱的寄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寄钱的寄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寄钱的寄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寄钱的寄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寄钱的寄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寄父[jì fù] ,释义:义父。

寄幸[jì xìng] ,释义:谓寄托侥幸。

旁寄[páng jì] ,释义:别有寄托。

寄附[jì fù] ,释义:1.犹寄赠。","2.暂时附属。","3.犹依附。

寄形[jì xíng] ,释义:寄托形体。

如寄[rú jì] ,释义:好像暂时寄居。比喻时间短促。

委寄[wěi jì] ,释义:谓委任付托。

寄深[jì shēn] ,释义:寄托重大的责任。

寄心[jì xīn] ,释义:指寄托心意。

寄足[jì zú] ,释义:立足,落脚。引申为托身、存身。

寄味[jì wèi] ,释义:寄托情趣。宋 苏轼《答程全父推官书》:“僕焚毁笔砚已五年,尚寄味此学,随行有《陶渊明集》,陶写伊鬱,正赖此耳。”

寄兴[jì xīng] ,释义: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2.寄寓情趣。

朝寄[cháo jì] ,释义:朝廷的委托。

汇寄[huì jì] ,释义:汇款;寄钱。

詶寄[chóu jì] ,释义:唱酬寄赠。

寄奴[jì nú] ,释义: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寄豭[jì jiā] ,释义:寄放在别家传种的公猪。喻指在别人家淫乱的男子。

转寄[zhuǎn jì] ,释义: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寄迹[jì jì] ,释义: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交寄[jiāo jì] ,释义:当东西到你那里了由这家快递公司在乙地的加盟方给你送去的,则乙地的快递公司的行为叫交寄行为,交寄区别于收寄。

事寄[shì jì] ,释义:犹言职权范围。

寄老[jì lǎo] ,释义:寄托晚年。清 曹寅《松巅阁记》:“﹝ 眉公 ﹞将寄老兹阁,徜徉於其间,诚无异説梦也已。”

柬寄[jiǎn jì] ,释义:选拔并委以重任。

寄讬[jì tuō] ,释义:1.亦作“寄托”。依托,安身。","2.托付,委托。","3.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诗有寄託便佳。”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初学词求有寄託,有寄託则表面相宣,斐然成章。”","4.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寄应[jì yìng] ,释义:谓在寄居地参加科举考试。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乡贡》:“尔来乡贡渐广,率多寄应,故不甄别於榜中。”《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五年》:“己巳,詔:‘诸道举人,自今并於本贯州府取解,不得更称寄应。’”

寄住[jì zhù] ,释义:寄居。

萍寄[píng jì] ,释义:浮萍寄迹水面。比喻行止无定,不能安居。

拜寄[bài jì] ,释义:拜认为寄父或寄母。

寄辞[jì cí] ,释义:传话,捎信。

寄意[jì yì] ,释义:寄托或传达自己的心意。

飞寄[fēi jì] ,释义:胥吏贪污田赋的一种方法。

推寄[tuī jì] ,释义:犹言推心置腹。《宋书·武帝纪中》:“推寄相与之怀,正当如此?”《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一年》:“推寄相与,正当如此。”胡三省 注:“推寄,谓推心置人腹中也。”

权寄[quán jì] ,释义:谓掌握的实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三年》:“王俭 常曰:‘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 茹公 邪!’”

寄榻[jì tà] ,释义:犹寄住。

交寄[jiāo jì] ,释义:当东西到你那里了由这家快递公司在乙地的加盟方给你送去的,则乙地的快递公司的行为叫交寄行为,交寄区别于收寄。

请寄[qǐng jì] ,释义:犹请托。

奬寄[jiǎng jì] ,释义:赏识并委以重任。唐 元稹《祈雨九龙神文》:“大惧兹岁患成于人,以羞陛下之奬寄。”宋 范仲淹《谢传宣表》:“窃念臣素乏才策,误膺奬寄,经制西事,三年于兹。”

寄禄[jì lù] ,释义:寄禄官。宋 陆游《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以 绍熙 三年五月某甲子,遇疾捐馆舍,享年六十有四,寄禄至朝请大夫。”

寄学[jì xué] ,释义: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宋 王溥《唐会要·学校》:“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2.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俞樾《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顾亭林年谱》:“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寄牋[jì jiān] ,释义:传递书信。唐 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寄牋东南风,天门西北祈风通。”

寄付[jì fù] ,释义:委托;托付。

寄物[jì wù] ,释义:1.寄存之物。","2.托物寄兴。

寄望[jì wàng] ,释义:寄望,即寄托希望之意,寄有依赖,依附之意,望有希望,期望之意。

遣寄[qiǎn jì] ,释义:遣怀和寄志。

寄质[jì zhì] ,释义:派人质寄住他国作抵押。

危寄[wēi jì] ,释义:谓寄身于危境之中。

寄怀[jì huái] ,释义:抒发、寄托情怀。

寄付[jì fù] ,释义:委托;托付。

寄远[jì yuǎn] ,释义:寄送远方。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寄身[jì shēn] ,释义:犹托身。

寄处[jì chǔ] ,释义:1.寄居栖身。","2.寄送的处所。

遥寄[yáo jì] ,释义:1.向远方递送:给指挥部发电,~胜利喜讯。","2.向远方寄托:用歌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寄臣[jì chén] ,释义:托身他国之臣。

寄监[jì jiān] ,释义:关押在监狱中。

持寄[chí jì] ,释义:持物寄人。

寄信[jì xìn] ,释义:1.递送书信。","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寄孕[jì yùn] ,释义:谓在他物中孕育生成。

寄梅[jì méi] ,释义:赠送梅花。

兴寄[xīng jì] ,释义: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寄饭[jì fàn] ,释义:指暂被雇为仆,以求衣食。这种仆人有自由身分,跟对主人有人身依附关系的奴婢不同。

寄信[jì xìn] ,释义:1.递送书信。","2.现代多通过邮局递送。

边寄[biān jì] ,释义:防守边疆的任务。唐 孙逖《授王斛斯太仆卿仍兼安西都护制》:“门下:安西 都护 王斛斯,将略称多,忠诚克著,顷膺边寄,颇洽人心。”《宋史·任中正范雍等传论》:“雍 任边寄而覆军败将,几不自保。”《续资治通鉴·元武宗至大四年》:“今第当选重臣知治体者,付以边寄,兵且勿用也。”

寄谕[jì yù] ,释义:所传递的皇帝的谕旨。

寄属[jì shǔ] ,释义:谓委以重任。

寄庄[jì zhuāng] ,释义:我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在本籍以外置备土地,设庄收租,谓之寄庄。明 至 清 代前期,地主为逃避差徭,多在他处买田立庄;或假借外地官僚名义在本地设立田庄。陈子壮 辑《昭代经济言》卷三载 明 唐龙《均田役疏》:“江西 有等巨室,平时置买田产,遇造册时……有暗袭京官方面进士、举人脚色捏作寄庄者。在册不过纸上之捏,在户尤皆空中之影。”《清文献通考·田赋三》引 雍正 七年谕:“直省 有寄庄寄粮之弊,悉令改正。先是 直隶 地方,有寄庄寄粮之名,往往地寄此处,粮寄他处。”

栖寄[qī jì] ,释义:亦作“栖寄”。安身,寄住。

寄恨[jì hèn] ,释义:寄托愁怨憾恨的情意。唐 刘禹锡《伤愚溪》诗引:“柳子 殁三年,有僧游 零陵,告余曰:‘愚溪 无復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唐 李商隐《夜思》诗:“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璫。”宋 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下:“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寄留[jì liú] ,释义:犹寄放,留居。

旅寄[lǚ jì] ,释义:寄居他乡。

寄杖[jì zhàng] ,释义:传说为一种妖术。能将所受杖击寄于他物身上,以逃脱痛楚。

讬寄[tuō jì] ,释义:1.付托。","2.指所受付托。","3.谓寄托情意。","4.委托寄送。

寄語[jì yǔ] ,释义:意为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

转寄[zhuǎn jì] ,释义:委托一方把信件寄给另一方。

函寄[hán jì] ,释义:邮寄。

任寄[rèn jì] ,释义:委任;付托。

廷寄[tíng jì] ,释义:清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寄出,而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直接书上某官开拆,叫廷寄。

寄託[jì tuō] ,释义:依托,安身。

阃寄[kǔn jì] ,释义:委以军事重任。

寄匿[jì nì] ,释义:谓暂时隐藏。

意寄[yì jì] ,释义:1.寄以心意。","2.犹寄托。

寄音[jì yīn] ,释义: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浮寄[fú jì] ,释义:1.无依托。","2.不定居。

寄与[jì yǔ] ,释义:1.传送给。","2.犹致送,赠送。

寄目[jì mù] ,释义:观看;注视。

寄褐[jì hè] ,释义:1.旧俗,为使孩子长寿而给他穿僧衣,谓之寄褐。","2.旧称不信教不念经只穿道士衣服的人为寄褐。

寄象[jì xiàng] ,释义: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2.寄托物象。

寄愁[jì chóu] ,释义:寄托愁思。

寄公[jì gōng] ,释义:古指失国后寄居别国的诸侯。后亦泛称失位而流亡者。

寄发[jì fā] ,释义:发送邮件的动作。

寄趣[jì qù] ,释义:寄托情趣。

寄兴[jì xīng] ,释义:1.犹兴寄。指文艺作品的深刻寓意。","2.寄寓情趣。

酬寄[chóu jì] ,释义:犹寄赠。

眷寄[juàn jì] ,释义:眷爱倚重。

宠寄[chǒng jì] ,释义:宠信而委托以重任。

寄政[jì zhèng] ,释义:谓把军令寄寓在庶政之中。

心寄[xīn jì] ,释义:推心相托。《资治通鉴·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吾病如此,深虑不济;安六军,保社稷者,捨汝而谁!何容方更请人以违心寄乎!”胡三省 注:“心寄,谓推心以託之也。”

寄鲊[jì zhǎ] ,释义:《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司空 孟仁 卒”裴松之 注引《吴录》曰:“﹝ 孟仁 ﹞自能结网,毛以捕鱼,作鮓寄母,母因以还之,曰:‘汝为鱼官,而以鮓寄我,非避嫌也。’”《晋书·列女传·陶侃母湛氏》:“侃 少为 寻阳县 吏,尝监鱼梁,以一坩鮓遗母。

寄锡[jì xī] ,释义:僧人在某处居留。锡,僧人出外所用的锡杖。

寄款[jì kuǎn] ,释义:1.寄托忠诚之心。","2.指汇寄钱款。

寄家[jì jiā] ,释义:在异乡安家居住。

寄室[jì shì] ,释义:谓借住别家。

诡寄[guǐ jì] ,释义:将自己的田地伪报在他人名下,借以逃避赋役的一种方法。

寄菆[jì zōu] ,释义:寄存的棺材。

部寄[bù jì] ,释义:指中央各部之职。

祖寄[zǔ jì] ,释义:祖籍与寄居地。《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民之著於籍,其别有四:一曰民籍,二曰军籍,三曰商籍,四曰灶籍,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原注:“人户於寄居地方置有坟庐已逾二十年者,准其入籍,出仕令声明祖籍迴避,文员罢职不准寄居别省。”

寄载[jì zǎi] ,释义:谓附乘别人的交通工具。

寄庑[jì wǔ] ,释义:寄寓廊庑。谓从师学艺。

寄父[jì fù] ,释义:义父。

隆寄[lóng jì] ,释义:厚望,重托。南朝 齐 王俭《单拜录尚书优策议》:“即事缘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书,用申隆寄。”唐 苏颋《为宋尚书谢加三品表》:“臣年未知命,识未半古,旋叨厚禄,仍受隆寄。”

怀寄[huái jì] ,释义:寄托心志。

寄调[jì diào] ,释义:旧体词曲必须依照一定的调式进行写作,称寄调。亦借指写作上模仿其他作品的形式。

廷寄[tíng jì] ,释义:清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寄出,而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直接书上某官开拆,叫廷寄。

函寄[hán jì] ,释义:邮寄。

亲寄[qīn jì] ,释义:亲近倚重。

寄声[jì shēng] ,释义:托人传话。

寄奴[jì nú] ,释义:南朝 宋高祖 刘裕 的乳名。

嘱寄[zhǔ jì] ,释义:嘱托寄命。

寄死[jì sǐ] ,释义:谓死在所依附的人家中。

寄撘[jì dā] ,释义:犹寄托,依附。

情寄[qíng jì] ,释义:信任和倚托。

寄母[jì mǔ] ,释义: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寄母[jì mǔ] ,释义:非生身之母,义母。也叫寄娘。

寄乳[jì rǔ] ,释义:寄养。

寄笺[jì jiān] ,释义:传递书信。

名寄[míng jì] ,释义:注入到河川的地方,指的就是名寄河川汇入天盐川。

静寄[jìng jì] ,释义:优闲地寄寓、依托。

寄意[jì yì] ,释义:寄托或传达自己的心意。

封寄[fēng jì] ,释义:封缄寄递。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巨骨》:“刺史 魏凌 知 萼 爱奇,故封寄焉。”《歧路灯》第八六回:“背面写着:嘉靖 □年□月□日 鄞县 封寄。”

悬寄[xuán jì] ,释义:谓远处在外。

无寄[wú jì] ,释义:没有着落;无所寄托。

寄库[jì kù] ,释义:辽 的一种祭奠活动。又旧时迷信,人在生前焚冥钱,作佛事,寄属冥吏,备死后取用,亦称寄库。

寄怀[jì huái] ,释义:抒发、寄托情怀。

兴寄[xīng jì] ,释义: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寄画[jì huà] ,释义:谓借重筹划。

寄币[jì bì] ,释义:预先支付钱币。《管子·山国轨》:“重岁,丰年五穀登,谓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币於子者若干,乡穀之櫎若干,请为子什减三。’穀为上,币为下。”

寄帑[jì tǎng] ,释义:同“寄孥”。《孔丛子·居卫》:“所愿者唯君修礼义,富百姓,而 伋 得寄帑於君之境内,从襁负之列,其荣多矣。”

寄委[jì wěi] ,释义:寄命委政。谓以国家大政相委托。宋 范仲淹《谢降官知耀州表》:“微臣以国有急难,当忘家忘身之报。自膺寄委,罔敢逊避。”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七:“熙宁 初,先帝患四方士大夫年高者多疲老不可寄委,罢之则伤恩,留之则玩政,遂仍旧宫观名。”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

寄与[jì yǔ] ,释义:1.传送给。","2.犹致送,赠送。

顿寄[dùn jì] ,释义:寄放。

寄孥[jì nú] ,释义:寄托妻子和儿女。

寄观[jì guān] ,释义:谓凭借外物进行观察。

流寄[liú jì] ,释义:谓飘泊外乡。

寄言[jì yán] ,释义:1.犹寄语、带信。","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寄灭[jì miè] ,释义:或存或灭。犹言恍惚。

窜寄[cuàn jì] ,释义:更改并混入。

寄命[jì mìng] ,释义:1.以重任相委托。《论语·泰伯》:“曾子 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晋 葛洪《抱朴子·行品》:“劳谦冲退,救危全信,寄命不疑,託孤可保。”《梁书·侯景传》:“夫敌国相伐,闻丧则止,匹夫之交,託孤寄命;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者哉。”清 钱谦益《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淑元祖母庄氏赠淑人制》:“矢志立孤,童稚伶仃,有託孤寄命之节;尊章衰老,有送往事居之忠。”","2.犹寄身,托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杜笃《首阳山赋》:“闻西伯 昌 之善教,育年艾於胡耉,遂相携而随之,冀寄命乎餘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乞寄命 交州,以终餘年。”唐 张九龄《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宋 曾巩《邪溪祈雨文》:“今麦苗将槁,稻种未布,而春既尽矣,若又不雨至於十日,则麦必尽死,稻不可种,民将安所寄命乎?”清 黄景仁《洞庭行赠王大归包川》诗:“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於此乡。”","3.寄存之命。喻短暂的生命。《晋书·皇甫谧传》:“人之死也,精歇形散,魂无不之,故气属于天;寄命终尽,穷体反真,故尸藏于地。”

寄赃[jì zāng] ,释义:谓窝藏赃物。

寄泊[jì bó] ,释义:犹寄居。

寄贶[jì kuàng] ,释义:对亲友托人致送礼品的敬词。

奖寄[jiǎng jì] ,释义:赏识并委以重任。

渊寄[yuān jì] ,释义:犹幽怀。

寄库[jì kù] ,释义:辽 的一种祭奠活动。又旧时迷信,人在生前焚冥钱,作佛事,寄属冥吏,备死后取用,亦称寄库。

寄鞮[jì dī] ,释义:古时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寄傲[jì ào] ,释义:寄托旷放高傲的情怀。

寄径[jì jìng] ,释义:借路。

寄押[jì yā] ,释义:把未经审判的罪犯暂时拘禁。蒲剧《薛刚反朝》第二场:“你可知 宋廉 前来 阳河 时节,张台 老贼恐我来此有变,已将 老田 寄押在监。”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原来区上没有专门的禁闭窑,临时寄押犯人都在一个小仓窑里。”柳青《铜墙铁壁》第九章:“尚生光 首先后悔这种案子和一般的犯人不同,开始就不该让在仓窑里寄押。”

寄言[jì yán] ,释义:1.犹寄语、带信。","2.谓把某种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文之中。

远寄[yuǎn jì] ,释义:谓寄情于世外。

寄怨[jì yuàn] ,释义:1.借他人之手以报己怨,犹言借刀杀人。《战国策·齐策五》:“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於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鲍彪 注:“寄,言假手於人,不为主也。”","2.寄托私怨。犹言借事以泄私忿。《宋史·綦崇礼传》:“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詔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津寄[jīn jì] ,释义:津逮。寄,通“暨”。至。

寄论[jì lùn] ,释义:谓随声附和,言无定论。

象寄[xiàng jì] ,释义:见“象寄译鞮”。

飘寄[piāo jì] ,释义:飘泊寄居。

邦寄[bāng jì] ,释义:国家的托付。

寄迹[jì jì] ,释义:在外乡停留或暂住。

寄灵[jì líng] ,释义:暂时放置灵柩。

寄椗[jì dìng] ,释义:谓船舶抛锚停航。《林则徐日记·嘉庆十八年四月十四日》:“晚开闸,北风甚大,行数里即寄椗。”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三日》:“各轮寄椗皆在 刘公岛,以其水深风静,虽遇东北风大作无虞也。”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其餘零星港口,可寄椗停泊及用浅水小火轮突入,尤指不胜屈。”

寄讯[jì xùn] ,释义:传递消息。

高寄[gāo jì] ,释义:志怀高远。

寄适[jì shì] ,释义:寄托闲适的心情。

寄口[jì kǒu] ,释义:依靠别人生活。

俵寄[biào jì] ,释义:谓分散转嫁。

寄打[jì dǎ] ,释义:暂缓应受的责打。

寄田[jì tián] ,释义:古谓农田少的国家移民到别国去种田。

寄远[jì yuǎn] ,释义:寄送远方。谓寄给在远方的丈夫。

标寄[biāo jì] ,释义:谓寄托高超,不以俗务为怀。

寄地[jì dì] ,释义:寄放妻儿财货的地方。

寄系[jì xì] ,释义:寄托维系。郭沫若《沸羹集·中国文艺界贺苏联抗战周年》:“全世界都在和法西斯恶魔鏖战中,全世界人类都在渴望能够早一日从法西斯恶魔的血手中得到解放,因而全人类的注意和希望,也都集中和寄系在 苏联 前线的胜利上面了。”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在武夫专横之下,人的生命便寄系在一分颦笑之间。”

寄住[jì zhù] ,释义:寄居。

寄身[jì shēn] ,释义:犹托身。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