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小鹿的鹿的四字词语

今天词语大全网站要给大家提供的是含有小鹿的鹿的四字词语,这篇内容中收录了较多的含有小鹿的鹿的四字词语,部分词语有拼音和释义,含有小鹿的鹿的四字词语都摘录于汉语词典,希望这些含有小鹿的鹿的四字词语能够帮助到您。

鹿顶[lù dǐng] ,释义:1.指东西房和南北房连接转角的地方。","2.借指厢房。

鹿帻[lù zé] ,释义:鹿皮制成的头巾。多为隐士所戴。

鹿铤[lù tǐng] ,释义:亦作“鹿挺”。《左传·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鋌而走险,急何能择!”后以“鹿鋌”比喻为赴险犯难。清 顾炎武《答徐甥公肃书》:“强者鹿鋌,弱者雉经。”清 昭槤《啸亭杂录·穆富二将》:“川 楚 教匪窃发,鹿挺兽骇,蔓延三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不速作转计,鹿鋌鱼烂,即在目前。”

鹿马[lù mǎ] ,释义:1.鹿和马。","2.“指鹿为马”的略语。

鹿栌[lù lú] ,释义:见“鹿卢”。

鹿子[lù zǐ] ,释义:船的桅杆上绞动帆的装置。

鹿弁[lù biàn] ,释义:即鹿皮冠。

鸡鹿[jī lù] ,释义:见“鸡鹿塞”。

踣鹿[bó lù] ,释义:1.《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踣之。”后以“踣鹿”比喻得到旁人帮助。","2.指援助他人。王闿运《哀江南赋》:“临 湘 苍黄,危巢不覆。桓桓总兵,功齐踣鹿。”

白唇鹿[bái chún lù] ,释义:鹿的一种,两腮和嘴边的毛纯白色,生活在高寒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鹿车[lù chē] ,释义:1.古代的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 汉 应劭《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宋 陆游《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诗:“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王闿运《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文节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2.鹿拉的车子。《南史·东夷传·扶桑》:“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使犬部 在 混同江 以南,其海近 朝鲜;使鹿 诸部在 混同江 以北,其海近 鄂罗斯。故 朝鲜 亦有獒站,而 鄂罗斯 亦有鹿车。”","3.佛教语。三车之一。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法华经·譬喻品》:“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於火宅。”李白《僧伽歌》“有时与我论三车”清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浅深耳。”参见“三车”、“三乘”。

鹿藿[lù huò] ,释义:葛的别名。可入药。

蕉鹿[jiāo lù] ,释义:《列子·周穆王》:“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蕉,通“樵”。后以“蕉鹿”指梦幻。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呈南涧》词:“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元 贡师泰《寄静庵上人》诗:“世事同蕉鹿,人心类棘猴。”清 黄景仁《满江红·赠王桐巢》词:“蕉鹿几番惊往事,关山若箇常年少。”廖仲恺《念奴娇》词:“梦觉沧江蕉鹿幻,惟向天南凝盼。”参见“覆鹿”。

食苹鹿[shí píng lù] ,释义:比喻秉志高洁,不慕爵禄的人。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唐 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诗之一:“呦呦食苹鹿,常饮清泠川。但悦丰草美,寧知牢饌鲜。”参见“食苹”。

鹿脯[lù fǔ] ,释义:鹿肉干。

樊鹿[fán lù] ,释义:樊篱中的鹿。比喻失去自由者。

鹿皮公[lù pí gōng] ,释义:见“鹿皮翁”。

麑鹿[ní lù] ,释义:幼鹿。古代卿大夫用以为贽。

历鹿[lì lù] ,释义:象声词。

鹿尾[lù wěi] ,释义:鹿的尾巴。旧时珍贵食品。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鄴 中鹿尾,乃酒餚之最。”元 耶律楚材《和景贤赠鹿尾》之一:“今年鹿尾休嫌少,且喜君王不合围。”清 王士禛《居易续谈》:“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唇驼峰,未足为比。”

鹿挺[lù tǐng] ,释义:见“鹿鋌”。

鸣鹿[míng lù] ,释义:1.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 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鸣鹿”喻礼贤求友。唐 韩愈《答张彻》诗:“苹甘谢鸣鹿,罍满慙罄缾。”钱仲联 集释引 方成珪 笺正:“公诗意以国子生为嘉宾,而自谦言不能如《鹿鸣》之礼贤。”明 夏完淳《怀李舒章》诗之四:“鸣鹿求友声,衔草在中野。”","2.地名。在今 河南省 鹿邑县 西。《左传·成公十六年》:“知武子 佐下军,以诸侯之师侵 陈,至於 鸣鹿。遂侵 蔡。”杨伯峻 注:“鸣鹿 在今 河南省 鹿邑县 西。”

骑鹿[qí lù] ,释义:见“骑白鹿”。

挽鹿[wǎn lù] ,释义:见“挽鹿车”。

鹿皮巾[lù pí jīn] ,释义:鹿皮做的头巾。隐士所用。

铁鹿[tiě lù] ,释义:船上收放篷帆的铁辘轳。

鹿巷[lù xiàng] ,释义:设置障碍物的巷道。

鹿寨[lù zhài] ,释义:同“鹿砦”。

骇鹿[hài lù] ,释义:1.受惊的鹿。","2.犹逐鹿。

鹿菲[lù fēi] ,释义:粗陋的鞋子。

瘗鹿[yì lù] ,释义:以表示拒绝接受别人的礼物。

鹿浅[lù qiǎn] ,释义:指鹿在夏天新生浅毛的皮。

鹿隐[lù yǐn] ,释义:指 东汉 庞德公 隐居 鹿门山 事。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暇日独处见寄》:“冷梦 汉皋 怀鹿隐,静怜烟岛觉鸿离。”

画鹿车[huà lù chē] ,释义:见“画鹿轓”。

鹿子[lù zǐ] ,释义:船的桅杆上绞动帆的装置。

紫鹿[zǐ lù] ,释义:1.古骏马名。","2.古杂技名。

失鹿[shī lù] ,释义:失去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以鹿喻帝位也。”明 高启《感旧酬宋君咨见寄》诗:“中原未失鹿,东海方横鲸。”清 石为崧《秋日坐秦淮水榭闻故老谈金陵遗事》诗:“荆榛曾记从龙日,鼙鼓还传失鹿年。”

鹿野苑[lù yě yuàn] ,释义:佛教地名。在 中天竺 波罗奈国。

鹿角叉[lù jiǎo chā] ,释义:即行马。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

鹿鸣筵[lù míng yán] ,释义:见“鹿鸣宴”。

赤鹿[chì lù] ,释义:马鹿。

鹿蹊[lù qī] ,释义:鹿行的小径。

小鹿儿[xiǎo lù ér] ,释义:比喻强烈跳动的心脏。

鹿中[lù zhōng] ,释义:古代行射礼时用以盛筭之具。刻木为之,形似鹿,背有孔,中空,故名。射中,纳筭于口以记数。

鹿箛[lù gū] ,释义:军营防御物。

栈鹿[zhàn lù] ,释义:在圈内加料精养的鹿。

蜀鹿[shǔ lù] ,释义:即 涿鹿。相传 黄帝 诛 蚩尤 于此。

鹿角解[lù jiǎo jiě] ,释义:说,鹿角不脱落,打仗就不会停止。

鹿币[lù bì] ,释义:汉代的一种皮币。

鹿骨[lù gǔ] ,释义:中药名。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杀鹿时取骨,除去筋肉即可。

鹿蕉[lù jiāo] ,释义:谓人间的得失荣辱。

鹿角霜[lù jiǎo shuāng] ,释义:鹿角所制的粉。

鹿苑[lù yuàn] ,释义: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南朝 宋 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兔园 不足留。”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3.地名。《晋书·陆机传》:“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4.即 鹿野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范祥雍 校注:“鹿苑,即 鹿野苑,佛成道处。”","5.指僧园、佛寺。清 赵翼《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鹿野苑”。

鹿超[lù chāo] ,释义:像鹿那样跳跃着迅跑。

鹿车[lù chē] ,释义:1.古代的一种小车。《太平御览》卷七七五引 汉 应劭《风俗通》:“鹿车,窄小裁容一鹿也。”宋 陆游《送子坦赴盐官县市征》诗:“游山尚有平生意,试为闲寻一鹿车。”王闿运《皇朝追赠总督衔调任山西巡抚湖北巡抚谥文节常公神道碑》:“夫人同县 刘氏,孝敬夙闻,贫修鹿车之敬,贵习紘綖之礼。”","2.鹿拉的车子。《南史·东夷传·扶桑》:“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使犬部 在 混同江 以南,其海近 朝鲜;使鹿 诸部在 混同江 以北,其海近 鄂罗斯。故 朝鲜 亦有獒站,而 鄂罗斯 亦有鹿车。”","3.佛教语。三车之一。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法华经·譬喻品》:“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於火宅。”李白《僧伽歌》“有时与我论三车”清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浅深耳。”参见“三车”、“三乘”。

鹿文[lù wén] ,释义:鹿形花纹。

鹿羹[lù gēng] ,释义:烧熟的带汁鹿肉块。

鹿巾[lù jīn] ,释义:鹿皮巾。

鹿辂[lù lù] ,释义:鹿车前的横木。借指鹿车。

猎鹿[liè lù] ,释义:喻夺取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讼鹿[sòng lù] ,释义:《列子·周穆王》:“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者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夫曰:‘吾据得鹿,何用知彼梦我梦邪?’薪者之归,不厌失鹿。其夜真梦藏之之处,又梦得之之主。爽旦,案所梦而寻得之。遂讼而争之,归之士师。”后以“讼鹿”为计较名利得失之典。

鹿耳[lù ěr] ,释义:1.鹿的耳朵。","2.见“鹿耳门”。

鹿麛[lù mí] ,释义:鹿和鹿子。泛指鹿。

鹿触[lù chù] ,释义:晋 孝子 许孜 为母墓道植松,被鹿所触犯,许 甚悲恸,后鹿忽为猛兽所杀。事见《晋书·孝友传·许孜》。后以“鹿触”为诗文典故。

鹿鸣客[lù míng kè] ,释义: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

鹿卢蹻[lù lú qiāo] ,释义:道教所说的登高涉险的用具。

铤鹿[dìng lù] ,释义:快速奔逃的鹿。亦比喻处于穷途末路铤而走险的人。

白鹿纸[bái lù zhǐ] ,释义:古代书画用纸。

鹿树[lù shù] ,释义:即菩提树。也译作阿沛多罗树。

触鹿[chù lù] ,释义:典出《晋书·孝友传·许孜》:“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 东山,躬自负土……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亙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 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於所犯栽下。”后因以“触鹿”谓孝感所至,墓地无奔走撞犯之鹿患的典故。宋 苏轼《同年程德林求先坟·思成堂》诗:“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清 顾炎武《墓后结庐三楹作》诗:“旧栽松树无触鹿,惟有老柏衔悲枯。”

五鹿[wǔ lù] ,释义:1.春秋 时地名。(1)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乞食於野人。”杜预 注:“五鹿,卫 地。”(2)晋 地。即 五鹿墟,又名 沙鹿。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杜预 注:“五鹿,晋 邑。”","2.指 西汉 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 通晓 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 王涛《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2)《汉书·佞倖传·石显》:“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3.复姓。

鹿胶[lù jiāo] ,释义:用鹿角熬的胶。

鹿皮帽[lù pí mào] ,释义:即鹿皮冠。

鹿苑[lù yuàn] ,释义:1.饲养鹿的园囿。《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晋 杜预 注:“筑墙为鹿苑。”南朝 宋 鲍照《蒜山被始兴王命作》诗:“鹿苑岂淹睇,兔园 不足留。”清 二石生《十洲春语·品艳》:“犹记其靸轻烟,曳文雾,下六萌油碧,以宫綃扇障鬟,依母向鹿苑中,为荷花祝生日。”","2.古苑名。在今 山西省 大同县 北。《魏书·太祖纪》:“天兴 二年二月,以所获 高车 众起 鹿苑。”","3.地名。《晋书·陆机传》:“长沙王 乂 奉天子与 机 战於 鹿苑,机 军大败,赴 七里涧 而死者如积焉。”","4.即 鹿野苑。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 鹿苑。”范祥雍 校注:“鹿苑,即 鹿野苑,佛成道处。”","5.指僧园、佛寺。清 赵翼《李雨村观察自蜀中续寄诗话比旧增多戏题于后》诗:“採兼 鹿苑 高僧座,购到 鸡林 贾客舟。”参见“鹿野苑”。

独鹿[dú lù] ,释义:1.剑名。一说即鸱夷。革囊。","2.旋风。","3.地名。即涿鹿。在河北省涿鹿县西,为古代东北夷所居之地。

鹿衔[lù xián] ,释义:见“鹿衔草”。

鹿散[lù sàn] ,释义:如鹿一样奔散。

掎鹿[jǐ lù] ,释义:1.拉着鹿。","2.犹逐鹿。喻群雄争夺天下。

梅花鹿[méi huā lù] ,释义:鹿的一种,夏季毛栗红色,背部有白斑,冬季毛变成棕黄色,白斑变得不明显。四肢细而强壮,善跑。雄鹿有角,初生的角叫鹿茸,可入药。

鹿甒[lù wǔ] ,释义:辽 代刻有鹿纹的酒器。用以祭天。《辽史·穆宗纪下》:“应历 十八年三月,造大酒器,刻为鹿文,名曰‘鹿甒’,贮酒以祭天。”

缕鹿[lǚ lù] ,释义:古冠名。

天鹿[tiān lù] ,释义: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

鸡鹿塞[jī lù sāi] ,释义:古塞名。在今 内蒙古 磴口 西北 哈隆格乃峡 谷口,是古代贯通 阴山 南北的交通要冲。

覆鹿[fù lù] ,释义:见“覆鹿寻蕉”。

鹿撞[lù zhuàng] ,释义:比喻心跳快速。

鹿野[lù yě] ,释义:1.古种族名。","2.即鹿野苑。

大鹿[dà lù] ,释义:1.广大的山林。","2.谓领录天子之事。

鹿粝[lù lì] ,释义:犹粗食。

食药鹿[shí yào lù] ,释义:兽名。

由鹿[yóu lù] ,释义:用以诱捕其他野鹿的鹿。

鹿纵[lù zòng] ,释义:谓追逐群鹿。

鹿头城[lù tóu chéng] ,释义:指 鹿头关。

麂鹿[jǐ lù] ,释义:即麂。

白鹿洞[bái lù dòng] ,释义:洞名。在 江西省 星子县 北 庐山 五老峰 下。唐 贞元 中 李渤 与兄 涉 隐居读书于此,畜一白鹿,因名。唐 王建《题别遗爱草堂兼呈李十君》诗:“君家 白鹿洞,闻道亦生苔。”《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白鹿洞 在 庐山 之阳,常聚生徒数百人。”

巨鹿侯[jù lù hòu] ,释义:

胡鹿[hú lù] ,释义:见“胡禄”。

麚鹿[jiā lù] ,释义:雄鹿。

鹿革[lù gé] ,释义:鹿皮。

鹿裘[lù qiú] ,释义:鹿皮做的大衣。常用为丧服及隐士之服。《礼记·檀弓上》:“鹿裘衡、长、袪。”孔颖达 疏:“鹿裘者,亦小祥后也,为冬时吉凶衣,里皆有裘。吉时则贵贱有异,丧时则同用大鹿皮为之,鹿色近白,与丧相宜也。”《列子·天瑞》:“孔子 游於 太山,见 荣启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唐 黄滔《寄少常卢同年》诗:“官拜少常休,青緺换鹿裘。”明 唐寅《焦山》诗:“鹿裘高士帝王师,井灶犹存旧隐基。”

扑鹿[pū lù] ,释义:亦作“扑漉”。象声词。形容拍翅声。

鹿玉[lù yù] ,释义:鹿角下端坚如玉,故名。

分鹿[fēn lù] ,释义:1.《列子·周穆王》谓:郑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鹿皮冠[lù pí guān] ,释义:古代隐士所戴的帽子。用鹿皮做成,故名。

骑鹿[qí lù] ,释义:见“骑白鹿”。

撞鹿[zhuàng lù] ,释义:形容激动时心头乱跳。

使鹿[shǐ lù] ,释义:见“使鹿鄂伦春”。

鸣鹿[míng lù] ,释义:1.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毛 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后因以“鸣鹿”喻礼贤求友。唐 韩愈《答张彻》诗:“苹甘谢鸣鹿,罍满慙罄缾。”钱仲联 集释引 方成珪 笺正:“公诗意以国子生为嘉宾,而自谦言不能如《鹿鸣》之礼贤。”明 夏完淳《怀李舒章》诗之四:“鸣鹿求友声,衔草在中野。”","2.地名。在今 河南省 鹿邑县 西。《左传·成公十六年》:“知武子 佐下军,以诸侯之师侵 陈,至於 鸣鹿。遂侵 蔡。”杨伯峻 注:“鸣鹿 在今 河南省 鹿邑县 西。”

鹿卢[lù lú] ,释义:1.亦作“鹿櫨”。古时引以下棺或置井上以汲水的滑车或绞盘。","2.见“鹿卢剑”。

鹿活草[lù huó cǎo] ,释义:草名。即天名精。可治瘀血。

鹿布[lù bù] ,释义:粗布。

群鹿[qún lù] ,释义:喻群雄或众诸侯。

鹿轓[lù fān] ,释义:指鹿车。 宋 王安石 《送明州王大卿》诗:“ 大历 才臣有此州, 昆云 今驾鹿轓游。”

猎鹿[liè lù] ,释义:喻夺取天下。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秦 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宋 王谠《唐语林·言语》:“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

鹿梨[lù lí] ,释义:即山梨。

白鹿原[bái lù yuán] ,释义:古地名。即 霸上。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西。

猎鹿人[liè lù rén] ,释义:美国故事片。环球影片公司1978年摄制。德里克沃·什伯恩编剧,迈克尔·西米诺导演,罗伯特·迪奈罗、克里斯托弗·沃尔肯主演。青年钢铁工人迈克尔、尼克和新婚的斯蒂芬被征入伍,开赴越南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三人皆被俘,并被迫当作左轮手枪轮射的赌具。结果尼克中弹身亡,迈克和斯蒂芬虽死里逃生,但已造成极大精神创伤。

玄鹿[xuán lù] ,释义:传说中的黑鹿,古人以为食其肉可长寿。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卷上:“鹿千年化为苍,又五百年化为白,又五百年化为玄。汉成帝 时,山中人得玄鹿,烹而视之,骨皆黑色,仙者説玄鹿为脯,食之,寿二千岁。”

鹿迒[lù háng] ,释义:鹿的行迹。

鹿门[lù mén] ,释义: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杜预 注:“鲁 南城东门。”","2.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唐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明 杨慎《霞邱归引》:“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清 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鹿踪[lù zōng] ,释义:鹿的踪迹。

鹿迷[lù mí] ,释义:谓得失荣辱犹如梦幻,使人迷惑。

鹿床[lù chuáng] ,释义:指坐卧之具。古人所谓“坐榻”。

挽鹿车[wǎn lù chē] ,释义:后汉 鲍宣 从妻父学,父奇其清苦,以女妻之,妆奁甚盛。

指鹿[zhǐ lù] ,释义:见“指鹿为马”。

白鹿币[bái lù bì] ,释义:汉武帝 时的一种货币。以白鹿皮为之,故名。

鹿门[lù mén] ,释义:1.古城门名。《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杜预 注:“鲁 南城东门。”","2.鹿门山 之省称。在 湖北省 襄阳县。后汉 庞德公 携妻子登 鹿门山,采药不返。后因用指隐士所居之地。唐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诗:“未因乘兴去,空有 鹿门 期。”明 杨慎《霞邱归引》:“鹿门 栖隐处,行与 老庞 邻。”清 姚鼐《柬王禹卿病中》诗:“但须 鹿门 携妻子,休俟 临卭 致骑从。”

鹿竹[lù zhú] ,释义:黄精的别名。

囷鹿[qūn lù] ,释义:粮仓。《国语·吴语》:“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韦昭 注:“员曰囷,方曰鹿。”

鹿豆[lù dòu] ,释义:野绿豆。

鹿鹿[lù lù] ,释义:1.平凡。","2.车轮转动声。引申谓奔走于道途。","3.忙碌。

得鹿[de lù] ,释义:1.《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既归,告其室人曰:‘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吾今得之,彼直真梦矣。’室人曰:‘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詎有薪者邪?今真得鹿,是若之梦真邪?’”后遂以“得鹿”指虚幻的人世富贵。","2.《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文选·班彪〈王命论〉》“至比天下於逐鹿”李善注引《六韬》:“取天下若逐野鹿,得鹿,天下共分其肉。”后以“得鹿”比喻取得天下。

鹿角胶[lù jiǎo jiāo] ,释义: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

逐亡鹿[zhú wáng lù] ,释义:喻争夺统治权。

麃鹿[biāo lù] ,释义:即麅。

鹿韭[lù jiǔ] ,释义:牡丹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梦鹿[mèng lù] ,释义:《列子·周穆王》载 郑 人获鹿,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事。后人用此典多表示世事如同梦幻。

鹿鹿[lù lù] ,释义:1.平凡。","2.车轮转动声。引申谓奔走于道途。","3.忙碌。

角鹿[jiǎo lù] ,释义: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鹿胶[lù jiāo] ,释义:用鹿角熬的胶。

鹿视[lù shì] ,释义:像鹿那样惊疑、警惕地注视。

朱鹿[zhū lù] ,释义:古代车舆上的红色鹿形装饰。

鹿剑[lù jiàn] ,释义:萱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萱草》。

鹿角菜[lù jiǎo cài] ,释义:褐藻的一种。藻体重复叉状分枝,高6—7厘米,新鲜时呈橄榄黄色。生长在中潮带岩石上。分布于中国北部沿海。可供食用。

麋鹿游[mí lù yóu] ,释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臣闻 子胥 諫 吴王,吴王 不用,乃曰:‘臣今见麋鹿游 姑苏之臺 也。’今臣亦见宫中生荆棘,露霑衣也。”后因以“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暗示国家沦亡。

禽鹿[qín lù] ,释义:犹禽兽。鸟兽。

鹿栅[lù shān] ,释义:圈栏。亦指障碍物。

鹿耳[lù ěr] ,释义:1.鹿的耳朵。","2.见“鹿耳门”。

衡鹿[héng lù] ,释义:亦作“衡麓”。官名。守护山林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孔颖达 疏:“《周礼》司徒之属,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说为古代的宰相。章炳麟《官制索隐》:“《左传》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鹿即麓也。衡麓在后世祇为虞衡之官,而古代正为宰相。如 伊尹 官阿衡,亦名保衡,犹是衡麓之故名也。”

鹿葱[lù cōng] ,释义:1.见“鹿葱”。","2.亦作“鹿葱”。石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鳞茎,夏日生花轴,轴顶生数花,花淡红紫色。因花色与萱稍相似,古人曾误认为萱。《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嵇含《<宜男花赋>序》:“宜男多植幽皋曲隰,或寄华林玄圃,荆 楚 之士,号曰鹿葱。”宋 杨万里《夏日绝句》:“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一名鹿葱。’今验此花,中有鹿斑文,与萱小同而大异,其开花亦不并时,则知当以有鹿斑者为鹿葱,无斑文者为萱云。”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四:“《羣芳谱》云:‘鹿葱,色类萱,无香,鹿喜食之,故名。’”","3.藜芦的别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藜芦》:“黑色曰藜,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际似葱,俗名葱管,藜芦是也。北人谓之憨葱,南人谓之鹿葱也。”

五鹿[wǔ lù] ,释义:1.春秋 时地名。(1)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乞食於野人。”杜预 注:“五鹿,卫 地。”(2)晋 地。即 五鹿墟,又名 沙鹿。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杜预 注:“五鹿,晋 邑。”","2.指 西汉 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 通晓 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 王涛《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2)《汉书·佞倖传·石显》:“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3.复姓。

鹿虻[lù méng] ,释义:见“鹿蝱”。

鹿野[lù yě] ,释义:1.古种族名。","2.即鹿野苑。

银鹿[yín lù] ,释义:唐 颜真卿 的家僮名。

鹿为马[lù wéi mǎ] ,释义:“指鹿为马”的略语。

水鹿[shuǐ lù] ,释义:鹿的一种,身体粗壮,雄鹿有粗大的角,分三叉,毛黑棕色,耳大直立,尾长而蓬松。

家鹿[jiā lù] ,释义:鼠的别名。

大鹿[dà lù] ,释义:1.广大的山林。","2.谓领录天子之事。

鹿豕[lù shǐ] ,释义:1.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2.比喻愚蠢的人。","3.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坡鹿[pō lù] ,释义:鹿的一种,体形略像梅花鹿,四肢细长。全身棕褐色,腹部白色或淡褐色,体侧有白斑,脊背上有一条黑褐色线纹,雄鹿有角,角形奇特。生活在灌木林和草坡等处,吃青草和嫩叶等。

黇鹿[tiān lù] ,释义:鹿的一种,毛黄褐色或带赤褐色,有白色斑纹,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状,尾略长,性温顺。

麂鹿[jǐ lù] ,释义:即麂。

鹿独[lù dú] ,释义:犹落拓。颠沛流离貌。

长颈鹿[cháng jǐng lù] ,释义:哺乳动物。颈很长,雄性体高约6米,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雌雄都有一对小角。眼大而突出,位于头顶上。全身有棕黄色网状斑纹。奔跑很快。食植物叶。产于非洲。

鹿尾[lù wěi] ,释义:鹿的尾巴。旧时珍贵食品。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鄴 中鹿尾,乃酒餚之最。”元 耶律楚材《和景贤赠鹿尾》之一:“今年鹿尾休嫌少,且喜君王不合围。”清 王士禛《居易续谈》:“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唇驼峰,未足为比。”

鹿田[lù tián] ,释义:即鹿场。

卧鹿[wò lù] ,释义:宋时的一种饼食﹐用作吉庆礼品。

天鹿[tiān lù] ,释义: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

角鹿[jiǎo lù] ,释义:生角的鹿。多指雄鹿。

鹿囿[lù yòu] ,释义:饲养鹿的园囿。《左传·成公十八年》:“筑鹿囿。”《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南朝 梁 陆倕《思田赋》:“瞻鹿囿而窃高,仰疆臺而慕义。”

黇鹿[tiān lù] ,释义:鹿的一种,毛黄褐色或带赤褐色,有白色斑纹,角的上部扁平或呈掌状,尾略长,性温顺。

鹿聚[lù jù] ,释义:如鹿一样聚居。

鹿耳门[lù ěr mén] ,释义:地名。在今 台湾省 台南市 安平港 北。1661年,郑成功 率大军驱逐 荷兰 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清 丘逢甲《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诗:“如闻 鹿耳 鯤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旂。”

鹿马[lù mǎ] ,释义:1.鹿和马。","2.“指鹿为马”的略语。

鹿蝱[lù méng] ,释义:亦作“鹿虻”。小虫名。

鹿卢剑[lù lú jiàn] ,释义: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鹿衔草[lù xián cǎo] ,释义:草名。

鹿洞[lù dòng] ,释义:指 白鹿洞。

鹿塞[lù sāi] ,释义:边塞。

鹿葱[lù cōng] ,释义:1.见“鹿葱”。","2.亦作“鹿葱”。石蒜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鳞茎,夏日生花轴,轴顶生数花,花淡红紫色。因花色与萱稍相似,古人曾误认为萱。《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晋 嵇含《<宜男花赋>序》:“宜男多植幽皋曲隰,或寄华林玄圃,荆 楚 之士,号曰鹿葱。”宋 杨万里《夏日绝句》:“鹿葱解插纤长柄,金凤仍开最小花。”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一名鹿葱。’今验此花,中有鹿斑文,与萱小同而大异,其开花亦不并时,则知当以有鹿斑者为鹿葱,无斑文者为萱云。”清 顾张思《土风录》卷四:“《羣芳谱》云:‘鹿葱,色类萱,无香,鹿喜食之,故名。’”","3.藜芦的别名。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藜芦》:“黑色曰藜,其芦有黑皮裹之,故名。根际似葱,俗名葱管,藜芦是也。北人谓之憨葱,南人谓之鹿葱也。”

鸹鹿[guā lù] ,释义:亦作“鴰捋”。鸧鸹的别名。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