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煜的诗句大全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是由五代朝作者李煜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悲秋的诗句,情感的诗句,节日的诗句,重阳节的诗句,秋天的诗句,季节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全文,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译文,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注释,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赏析等内容。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作者:李煜,朝代:五代。译文对照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全文阅读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译文解释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注释大全

①这首词据《历代 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 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依此说。

②冉(rǎn)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秋光:秋天的时光。

③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④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

⑤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xiè):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⑥茱(zhū)萸(yú):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⑦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⑧笼:笼罩。

⑨雝(yōng)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咽寒声:咽,呜咽。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⑩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拼音

Ran Ran Qiu Guang Liu Bu Zhu ,Man Jie Gong Xie Mu 。

You Shi Guo Chong Yang ,Tai Xie Deng Lin Chu ,Zhu Yu Xiang Zhui 。

Zi Ju Qi ,Piao Ting Hu ,Wan Yan Long Xi Yu 。

Yong Yong Xin Yan Yan Han Sheng ,Chou Hen Nian Nian Chang Xiang Shi 。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赏析摘录

这首词从重阳习俗写作者的秋愁。词的上片和下片浑然一体,确实不好明确分开。词的开头二句先写“秋光留不住”,首先就为全词定下了悲愁叹惋的基调。作者在词里的景物描写很充分,从“红叶”满阶到“重阳”登高,既有“茱萸香坠”,也有“紫菊气飘”,时看“晚烟笼细雨”,时闻“新雁咽寒声”。这些景物描写,虽然也有些许欢乐热闹的,如重阳登高,佩茱萸以驱邪等,但更多的却是“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凄冷景象,再加上作者有意点染的“暮”、“咽”等情状,一幅晚秋的悲凉气氛便笼罩了全篇,也十分自然地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哀叹和感慨。>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作者简介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天祚三年七月初七,李煜出生在金陵。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