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轼的诗句大全

寒食雨二首是由宋朝作者苏轼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节日的诗句,写雨的诗句,感叹的诗句,寒食节的诗句,景色的诗句,岁月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寒食雨二首全文,寒食雨二首译文,寒食雨二首注释,寒食雨二首赏析等内容。

《寒食雨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寒食雨二首》全文阅读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雨二首》译文解释

《寒食雨二首》注释大全

① 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此 元丰五年(一0八二)作。传世作者手书《寒食帖》诗题无“雨”字。

② 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③ 用 《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脂湿”句意。燕脂(胭脂)雪,形容海棠花红中透白。

④ 《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象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⑤ 何殊,无异于。

⑥ 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见,一本作感。

⑦ 王注引次公曰:“此二句含蓄,言欲归朝廷耶?则君有九重之深;欲返故乡耶?则坟墓有万里之远:皆以谪居而势不可也。”

⑧ 晋 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的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

⑨ 死灰,在字面上是指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实隐用汉韩安国的话,《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作者说“死灰吹不起”,也就是死灰不复燃,以免再被人“溺”。

《寒食雨二首》拼音

Zi Wo Lai Huang Zhou ,Yi Guo San Han Shi 。

Nian Nian Yu Xi Chun ,Chun Qu Bu Rong Xi 。

Jin Nian You Ku Yu ,Liang Yue Qiu Xiao Se 。

Wo Wen Hai Tang Hua ,Ni Wu Yan Zhi Xue 。

An Zhong Tou Fu Qu ,Ye Ban Zhen You Li 。

He Shu Bing Shao Nian ,Bing Qi Tou Yi Bai 。

Chun Jiang Yu Ru Hu ,Yu Shi Lai Bu Yi 。

Xiao Wu Ru Yu Zhou ,濛濛Shui Yun Li 。

Kong Pao Zhu Han Cai ,Po Zao Shao Shi Wei 。

Na Zhi Shi Han Shi ,Dan Jian Wu Xian Zhi 。

Jun Men Shen Jiu Chong ,Fen Mu Zai Mo Li 。

Ye Ni Ku Tu Qiong ,Si Hui Chui Bu Qi 。

《寒食雨二首》赏析摘录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假如说前一首诗表现贬谪之悲还较含蓄,第二首则是长歌当哭,宣泄了诗人... 古诗文网>>

《寒食雨二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