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四首·其三」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令狐楚的诗句大全

少年行四首·其三是由唐朝作者令狐楚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爱国的诗句,出征的诗句,壮志的诗句,情感的诗句,文章中包含少年行四首·其三全文,少年行四首·其三译文,少年行四首·其三注释,少年行四首·其三赏析等内容。

《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令狐楚,朝代:唐。译文对照

《少年行四首·其三》全文阅读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行四首·其三》译文解释

弓箭沐浴着霞光,宝剑照耀着寒霜。剑起案列的秋风,驰马飞出了咸阳。国土一角仍沦陷,天子没有收河湟。这种情况不改变,不拟回头望故乡。

《少年行四首·其三》注释大全

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少年行四首·其三》拼音

Gong Bei Xia Ming Jian Zhao Shuang ,Qiu Feng Zou Ma Chu Xian Yang 。

Wei Shou Tian Zi He Huang De ,Bu Ni Hui Tou Wang Gu Xiang 。

《少年行四首·其三》赏析摘录

洋溢着爱国热情的小诗,诗中抒发了诗人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极力渲染了诗人青年时期出征的豪迈气概。弓箭在霞光中闪耀着光辉,宝剑照耀着寒霜,在凛冽的秋风之中,诗人驰出了京城,奔赴为国效力的疆场;这里,诗人的自我形象鲜明,报国的豪情壮志表现得十分充分。这首诗的后两句,作者用诗的语言表示自己的决心,说只要国家的河追地区没有收复,自己就不打算回头望一望故乡。这比汉代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话更进了一步。这首诗先描写,后抒情,两者结合紧密。诗人把雕弓、宝剑、夜光、秋风,走马等形象集中起来,突出了诗... 古诗文网>>

《少年行四首·其三》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837)令狐绹之父,唐代文学家、政治家、诗人。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初唐名臣令狐德棻后代。唐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登进士第。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后为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唐敬宗继位后,又重新提拔他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天平军节度使、吏部尚书,累升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为彭阳郡公,开成元年以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不久病逝。追赠司空,谥文。令狐楚的诗作亦有名气,常与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唱和。令狐楚的长子令狐绪为河南少尹;次子令狐绹,在唐宣宗时期担任过宰相。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