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漉篇」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白的诗句大全

独漉篇是由唐朝作者李白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爱国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独漉篇全文,独漉篇译文,独漉篇注释,独漉篇赏析等内容。

《独漉篇》,作者:李白,朝代:唐。译文对照

《独漉篇》全文阅读

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我欲弯弓向天射,

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

悲与此同。罗帏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国耻未雪,

何由成名。神鹰梦泽,不顾鸱鸢。为君一击,鹏抟九天。

《独漉篇》译文解释

有人在水中湮泥,弄得水浑浊不堪,连月亮的影子也照不见了。映不见月影倒没什么,问题是行人涉水不知深浅,就会被深水所淹没。越鸟从南而来,胡鹰也向北而飞。我欲举弓向天而射,但又恻然不忍,怜惜它们中途迷失了归路。树叶为风吹落,别树飘雾而去。我如今他乡为客,无所归依,此悲正如落叶别树之情相同。罗帷乍舒乍卷,似乎有人进来。一束明亮的月光照入室内,可鉴我光明磊落的情怀,真真是无疑可猜。雄剑挂在墙壁上时时发出龙鸣。这把断犀象的利刃啊,如今闲置得都长满了锈斑。国耻未雪,还谈得上什么建立伟业?谈得上什么万世功名?传说有一只神鹰,曾在云梦泽放猎,但它却连鸥鹭一类的凡鸟睬也不睬,对它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因为此鸟志向远大,生来就是高飞九天,专门为君去搏击大鸟的啊。

《独漉篇》注释大全

⑴“独漉”四句:《独漉篇》古辞:“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尚可,水深杀我。”李拟之,喻安禄山所统治下的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漉:使水干涸之意。独漉:亦为地名。此乃双关语也。

⑵“越鸟”四句:陈沆《诗比兴笺》云:“越鸟四句言(李)希言等处在南来,而璐兵亦欲北度。中道相逢,本非仇敌,纵弯弓射杀之,亦止自伤其类,无济于我。”

⑶“落叶”四句:言自己无所依托,飘零之苦。

⑷“罗帷”四句:以明月之磊落光明,以自喻心迹也。帏:帐子。舒卷:屈伸开合,形容帷帘掀动的样子。

⑸“雄剑”二句:以雄剑挂壁闲置,以喻己之不为所用也。《太平御览》:“颛顼高阳氏有画影腾空剑。若四方有兵,此剑飞赴,指其方则克,未用时在匣中,常如龙虎啸吟。”

⑹断犀象:言剑之利也。《文选》曹植《七启》:“步光之剑,华藻繁缛,陆断犀象,未足称隽。”李周翰注:“言剑之利也,犀象之兽,其皮坚。”

⑺国耻:指安禄山之乱。

⑻“神鹰”四句:《太平广记》卷四六〇引《幽明录》:“楚文王好猎,有人献一鹰,王见其殊常,故为猎于云梦之泽。毛群羽族,争噬共搏,此鹰瞪目,远瞻云际。俄有一物,鲜白不辨,共鹰竦翮而升,矗若飞电。须臾羽堕如雪,血洒如雨。良久有一大鸟堕地而死。度其两翅广数十里,喙边有黄。众莫能知。时有博物君子曰:‘此大鹏雏也。’文王乃厚赏之。”梦泽:古泽薮名,亦与云泽合称云梦泽。鸱鸢:指凡鸟。

《独漉篇》拼音

Du Lu Shui Zhong Ni ,Shui Zhuo Bu Jian Yue 。Bu Jian Yue Shang Ke ,Shui Shen Hang Ren Mei 。

Yue Diao Cong Na Lai ,Hu Ying Yi Bei Du 。Wo Yu Wan Gong Xiang Tian She ,

Xi Ji Zhong Dao Shi Gui Lu 。La Xie Bie Shu ,Piao Ling Sui Feng 。Ke Mo Suo Tuo ,

Bei Yu Ci Tong 。Luo Wei Shu Juan ,Shi You Ren Kai 。Ming Yue Zhi Ru ,Mo Xin Ke Cai 。

Xiong Jian Gua Bi ,Shi Shi Long Ming 。Bu Duan Xi Xiang ,Xiu Se Tai Sheng 。Guo Chi Wei Xue ,

He You Cheng Ming 。Shen Ying Meng Ze ,Bu Gu Chi Yuan 。Wei Jun Yi Ji ,Peng Tuan Jiu Tian 。

《独漉篇》赏析摘录

《独漉篇》原为乐府“拂舞歌”五曲之一,古辞以“刀鸣削中,倚床无施。父仇不报,欲活何为”,抒写了污浊之世为父复仇的儿女之愤。“独漉水中泥”,“独漉”在今河北,传说它遄急浚深、浊流滚滚,即使在月明之夜,也吞没过许多行人。此首解先以憎恶的辞色,述说它“水浊不见月”的污浊,第三句“不见月尚可”,又在复沓中递进一层,揭出它“水深行人没”的罪恶。这“独漉”水大抵只是一种象征:诗人所愤切斥责的,其实就是占据了长安,并将“河北”诸郡以污浊之水吞没的安禄山叛军。他们正如肆虐河北的独漉水一样,暗了天月,吞噬了无数生灵。接着由纷乱... 古诗文网>>

《独漉篇》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