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溪亭」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戴叔伦的诗句大全

苏溪亭是由唐朝作者戴叔伦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情感的诗句,闺怨的诗句,季节的诗句,春天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苏溪亭全文,苏溪亭译文,苏溪亭注释,苏溪亭赏析等内容。

《苏溪亭》,作者:戴叔伦,朝代:唐。译文对照

《苏溪亭》全文阅读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苏溪亭》译文解释

《苏溪亭》注释大全

苏溪亭边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象《西洲曲》里的那人是谁呢?

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

《苏溪亭》拼音

Su Xi Ting Shang Cao Man Man ,Shei Yi Dong Feng Shi Er Lan 。

Yan Zi Bu Gui Chun Shi Wan ,Yi Ting Yan Yu Xing Hua Han 。

《苏溪亭》赏析摘录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 古诗文网>>

《苏溪亭》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