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蹴罢秋千」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李清照的诗句大全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由宋朝作者李清照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人物的诗句,宋词三百首的诗句,宋词精选的诗句,少女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点绛唇·蹴罢秋千全文,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点绛唇·蹴罢秋千注释,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等内容。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李清照,朝代:宋。译文对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全文阅读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解释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点绛唇·蹴罢秋千》注释大全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妓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点绛唇·蹴罢秋千》拼音

Cu Ba Qiu Qian ,Qi Lai Yong Zheng Qian Qian Shou 。Lou Nong Hua Shou ,Bao Han Qing Yi Tou 。

Dang Ba Qiu Qian Qi Shen ,Lan De Rou Cuo Xi Nen De Shou 。Zai Ta Shen Pang ,Shou Shou De Hua Zhi Shang Gua Zhao Jing Ying De Lou Zhu ,Ta Shen Shang De Cen Cen Xiang Han Shen Tou Zhao Bao Bao De Luo Yi 。

Jian Ke Ru Lai ,Wa Chan Jin Chai Liu 。He Xiu Zou ,Yi Men Hui Shou ,Que Ba Qing Mei Xiu 。

Tu Ran Jin Lai Yi Wei Ke Ren ,Ta Huang De Gu Bu Shang Chuan Xie ,Zhi Chuan Zhao Wa Zi Chou Shen Jiu Zou ,Lian Tou Shang De Jin Chai Ye Hua La Xia Lai 。Ta Han Xiu Pao Kai ,Yi Kao Men Hui Tou Kan ,You Wen Le Yi Zhen Qing Mei De Hua Xiang 。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摘录

此词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 诗词名句网>>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