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刘长卿的诗句大全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是由唐朝作者刘长卿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忧愁的诗句,孤独的诗句,愤慨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全文,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译文,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注释,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赏析等内容。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作者:刘长卿,朝代:唐。译文对照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全文阅读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译文解释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注释大全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拼音

Duo Can En Wei Bao ,Gan Wen Lu He Chang 。

Mo Li Tong Qiu Yan ,Qian Feng Gong Xi Yang 。

Jiu You Cheng Yuan Dao ,Ci Qu Geng Wei Xiang 。

Cao Lou Shen Shan Li ,Chao Chao La Ke Chang 。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赏析摘录

公元772年(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题中的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首联从御命赴任写起。“多惭恩未报”系泛泛铺垫之笔,主要是用以引出下句。“敢问路何长”,表面似乎在探问路途遥远实际寄寓对人生之路的探索。第二联承“路何长”写次岘阳馆所见之景。“万里通秋雁”句,也寄寓着诗人自己多年来宦海飘泊及此行中旅途劳顿之感。“千峰共夕阳”句,这里的“千峰共夕阳”,透露着旅途孤寂,只能跟千峰共赏夕阳之意。当然,此次赴任,诗人大可游... 古诗文网>>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作者简介

刘长卿,唐河间(现属河北)人,一说宣城(现属安徽)人,河间为其郡望,字文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左右。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