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轼的诗句大全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是由宋朝作者苏轼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节日的诗句,送别的诗句,七夕节的诗句,友情的诗句,文章中包含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全文,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译文,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注释,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赏析等内容。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全文阅读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译文解释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注释大全

⑴解题:作者与另几位反对 新法的朋友一起欢聚,喝酒喝得很高兴。这首词就是为其中一位而作。此词是咏调名本意,即所写内容与词牌内涵相合,而且是这一题目中词作的千古名篇,很有创新之意,极受后人推崇。

⑵缑(读勾gōu)山:地名,是周灵王太子王子乔成仙后乘鹤而去的地方。

⑶痴牛:指牛郎。作者说他痴,因为别人都希望由凡入仙,他和织女却倒着走,由仙入凡。

⑷騃(读呆ái)女:指织女。作者说她呆,与上述理由相同。“騃”是“呆”的异体字。

⑸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⑹时人:指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⑺槎(读查chá):用竹或木编成的筏子。据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有一人探险乘槎而去,果然遇到了牛郎和织女。 在这里用槎比喻他和朋友们坐的船,说他们的船可能真的冲犯了天上的牵牛星宿呢!

⑻前缘:前世的因缘。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拼音

Gou Shan Xian Zi ,Gao Qing Yun Miao ,Bu Xue Chi Niu Ai Nv 。

Feng Xiao Sheng Duan Yue Ming Zhong ,Ju Shou Xie 、Shi Ren Yu Qu 。

Ke Cha Ceng Fan ,Yin He Wei Lang ,Shang Dai Tian Feng Hai Yu 。

Xiang Feng Yi Zui Shi Qian Yuan ,Feng Yu San 、Piao Ran He Chu 。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赏析摘录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 ,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 。”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 ,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 诗词名句网>>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