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典故的诗句,劝勉的诗句,祝寿的诗句,目的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全文,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译文,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注释,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赏析等内容。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全文阅读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君王三百州。

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译文解释

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注释大全

(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张南轩:张 ,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论语·阳货》)

(7)玉瓯:玉制酒杯。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拼音

Zhi De Liu Lang Yu Dou ,Gua Fan Xi Zi Bian Zhou 。Qian Gu Feng Liu Jin Zai Ci ,Mo Li Gong Ming Mo Fang Xiu 。Jun Wang San Bai Zhou 。

Fan Zeng Yin Wei Xiang Yu Bu Sha Liu Bang Nu Er Zhuang Sui Yu Dou ,Fan Li Zhu Yue Mie Wu Zhi Hou Dai Zhao Xi Shi Fan Zhou Wu Hu 。Wei Ying Xiong Zhi Suo Yi Neng Gou Mei Ming Liu Chuan ,Jiu Zai Yu Li Gong Mo Li ,Wei Guo Jia He Jun Wang Xiao Ming 。

Yan Qiao Qi Zhi Hong Gu ,Diao Chan Yuan Chu Dou Mou 。Que Xiao Lu Xi Ru Dou Da ,Ken Ba Niu Dao Shi Shou Bu 。Shou Jun Shuang Yu Ou 。

Yan Qiao Zen Me Neng Zhi Dao Hong Gu De Zhi Xiang ?Gong Hou Jiang Xiang Yuan Ben Chu Shen Yu Pu Tong Shi Cu 。Ke Xiao Lu Xi De Xiao Ru Dou ,Bu Zhi Dao Nin Ken Bu Ken Zai Na Li Xiao Shi Niu Dao ?Zeng Song Gei Nin Liang Zhi Yu Ou Zuo Wei Shou Li 。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赏析摘录

《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