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夫人夜游图」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苏轼的诗句大全

虢国夫人夜游图是由宋朝作者苏轼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诗句,写人的诗句,目的的诗句,讽刺的诗句,文章中包含虢国夫人夜游图全文,虢国夫人夜游图译文,虢国夫人夜游图注释,虢国夫人夜游图赏析等内容。

《虢国夫人夜游图》,作者:苏轼,朝代:宋。译文对照

《虢国夫人夜游图》全文阅读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虢国夫人夜游图》译文解释

《虢国夫人夜游图》注释大全

①夜游图:北宋末期,曾藏于宋徽宗画苑,据说上面有徽宗的题字。

②鞚:勒马的绳。玉花骢:唐玄宗的名马。

③明光宫:汉代有明光殿,此处借指唐代宫殿。

④羯鼓催花柳:唐代南卓《羯鼓录》:“唐明皇好羯鼓,尝于庭内临轩击鼓,庭下柳杏时正发坼,明皇指而笑谓宫人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后来传为羯鼓催花的故事。羯鼓,唐代由羯族传来的一种鼓,形如漆筒,音响急促高昂,故名羯鼓。

⑤玉奴:杨贵妃的小名。花奴:汝阳王李琏的小名。李琏擅长演奏羯鼓,杨贵妃工弦素。

⑥八姨:即秦国夫人。

⑦明眸皓齿:连同上句的“走马”与下句的“丹青”,都指虢国夫人。

⑧吴公台、雷塘:都在扬州。吴公台因陈将吴明彻得名。隋炀帝死后,初葬吴公台下,后来迁葬雷塘。

⑨张丽华:南朝陈后主( )的宠妃,隋灭陈时,张丽华藏于胭脂井中,被隋将韩擒虎俘获,随后被杀。

⑩门外韩擒虎: 《台城曲》:“楼头张丽华,门外韩擒虎。”

《虢国夫人夜游图》拼音

Jia Ren Zi Kong Yu Hua Cong ,Pian Ru Jing Yan Ta Fei Long 。

Jin Bian Zheng Dao Bao Chai La ,He Ren Xian Ru Ming Guang Gong 。

Gong Zhong Jie Gu Cui Hua Liu ,Yu Nu Xian Suo Hua Nu Shou 。

Zuo Zhong Ba Yi Zhen Gui Ren ,Zou Ma Lai Kan Bu Dong Chen 。

Ming Mou Hao Chi Shei Fu Jian ,Zhi You Dan Qing Yu Lei Hen 。

Ren Jian Fu Yang Cheng Jin Gu ,Wu Gong Tai Xia Lei Tang Lu 。

Dang Shi Yi Xiao Zhang Li Hua ,Bu Zhi Men Wai Han Qin Hu 。

《虢国夫人夜游图》赏析摘录

苏轼这首《虢国夫人夜游图》杜甫的《丽人行》在题材和主旨上一脉相承,含有一定的讽谕意义。的起四句为第一段,渲染虢国夫人恃宠骄肆。前两句所描绘的形象,正是图中虢国夫人形象的再现。作者写这位佳人,驾驭玉花骢马,淡妆多态。她骑在骏马上,身段轻盈,恍如惊飞的春燕。骏马骄驰在进宫的大道上,宛若游龙。美人名马,相互辉映;神采飞动,容光艳丽。《明皇杂录》记载:虢国夫人出入宫廷,常乘紫骢,使小黄门为御者。画和诗所绘写的都有所据。“金鞭争道”两句,写虢国夫人的骄纵,和杨家炙手可热的气焰。作者用“金鞭争道宝钗落”这句,再现了图中的情景。为了... 古诗文网>>

《虢国夫人夜游图》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