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辛弃疾的诗句大全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是由宋朝作者辛弃疾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月亮的诗句,豪放的诗句,景色的诗句,文章中包含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全文,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译文,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注释,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赏析等内容。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全文阅读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洋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译文解释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注释大全

①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 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 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 ,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②“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③“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④“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⑤“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 《拟古》:“长绳难系日。”

⑥“?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⑦“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⑧“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⑨“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⑩“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拼音

Ke Lian Jin Xi Yue ,Xiang He Chu 、Qu You You 。Shi Bie You Ren Jian ,Na Bian Cai Jian ,Guang Ying Dong Tou 。Shi Tian Wai Kong Han Man ,Dan Chang Feng 、Hao Hao Song Zhong Qiu 。Fei Jing Mo Gen Shei Ji ,Chang E Bu Jia Shei Liu 。

Wei Xiang Hai De Wen Mo You 。Huang Hu Shi Ren Chou 。Pa Mo Li Chang Jing ,Zong Heng Chu Po ,Yu Dian Qiong Lou 。Ha Ma Gu Kan Yu Shui ,Wen Yun He 、Yu Tu Jie Shen Fu 。Re Dao Dou Ji Mo Yang ,Yun He Jian Jian Ru Gou 。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赏析摘录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 诗词名句网>>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