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全文/注释/译文/赏析 - 孟浩然的诗句大全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是由唐朝作者孟浩然写的一首诗句,这是一首归隐的诗句,抒情的诗句,唐诗三百首的诗句,文章中包含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全文,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译文,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注释,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赏析等内容。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作者:孟浩然,朝代:唐。译文对照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全文阅读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译文解释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注释大全

⑴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⑵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⑶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⑷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⑸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⑹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拼音

Yi Qiu Chang Yu Wo ,San Jing Ku Mo Zi 。

Bei Tu Fei Wu Yuan ,Dong Lin Huai Wo Shi 。

Huang Jin Ran Gui Jin ,Zhuang Zhi Zhu Nian Cui 。

Ri Xi Liang Feng Zhi ,Wen Chan Dan Yi Bei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赏析摘录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 古诗文网>>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自新华字典、康熙字典、汉语字典、网络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

评论